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家宪法日:内蒙古居民尝到了懂法学法用法的甜头
内蒙古新闻网  14-12-04 10:5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居民尝到了懂法学法用法的甜头

  今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本报记者深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兴隆巷清泉街社区,感受基层群众通过社区法务室,逐步增强自身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法治氛围,为建设法治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楼上住户忘记关水龙头,一夜之间,自家的房子成了“水帘洞”,协商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情急之下,家住呼市玉泉区民和花园4号楼的李大爷,只好找到清泉街社区的“法务室”寻求帮助。

  在社区综合服务大厅里,64岁的社区书记武荷香正忙碌着,一会儿给居民的申请材料盖章,一会儿去看网格化监控室的运行状况……得知老人遇到了困难,武荷香面带微笑,让老人先坐下来,平静一下心情,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不到半小时,在她的悉心调解下,困扰老人一上午的“烦心事”解决了。

  这是记者昨日在玉泉区兴隆巷清泉街社区采访时见到的一幕。

  过去调解纠纷“和稀泥”

  如今全依靠法律

  如今,“有纠纷,先找社区法务室”已成为清泉街社区辖区居民们的共识,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人们也想着到这里来“解惑”。

  记者了解到,集普法、依法、法律服务三位一体的清泉街社区“法务室”,成立于2007年12月4日,是全国第一个社区法务室,受到了司法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全国、全区不少地方前来参观学习,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国际组织前来访问。

  “与过去的人民调解相比较,法务室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依法。”多年的先进、清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兼社区法务室主任武荷香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过去调解主要是“和稀泥”,解决邻里纠纷靠人情、讲面子,而现在全都要依据法律,居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了,从前的那套做法,如今难以解决问题。

  家住清泉街社区大正楼的居民张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因为供暖产生矛盾,楼上的住户故意制造噪音,吵得我们晚上没法睡觉,全靠武书记从中调解,这才有了现在的安宁。”

  原来,张先生所在的住宅楼以前供暖是小锅炉,有居民私自改了暖气管,而今年居民楼接入供热大网,楼上两户居民又想把暖气改回去,这就要动张先生家的暖气管道,他不同意,3家人便产生了矛盾。一到晚上,楼上的居民故意制造噪音,严重影响了张先生和家人的正常生活,无奈之下,他向社区法务室反映。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楼上楼下的,有什么事咱们不能商量呢?”武荷香和法务室的工作人员找到3户居民,让大家坐在一起协商。

  解决问题之初,她还是先让楼上两户居民认识到,私改暖气管道和连续几天故意扰民,这是违法违规的行为,随后又详细了解各家的想法,经过一上午的协调,可因楼上两家所出费用的比例有分歧,谁都不愿多出钱,问题仍在僵持。

  为了不让矛盾升级,武荷香自己拿出了50块钱,这才将问题彻底解决,她的这一举动,也深深感动了3户居民。

  7年上万次的咨询、调解服务居民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民和花园4号楼李大爷身上。

  住户李大爷告诉记者,他找法务室解决自家被水淹邻居推脱的事,武荷香去找了李大爷楼上的住户得知,对方刚来呼市打工,生活拮据,便悄悄拿出300元,让李大爷重新刷墙体,还叮嘱李大爷别告诉楼上的小伙子。

  记者采访得知,不仅一般的邻里纠纷可以在第一时间由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出面调解,争议较大的婚姻家庭纠纷、拆迁补偿纠纷在这里也可以得到调解、处理。

  社区居民贾女士告诉记者,社区纠纷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很多矛盾长期积累,邻里关系不和谐,很容易造成一些意外事件。

  “法务室公开工作职责、服务事项和联系电话,只要有居民来到法务室进行咨询或者投诉,我们都全天全程义务服务。”法务助理员张俊伟介绍说,法务室常年大量发放法务卡片,逐门逐户摸排特困户、下岗职工、老年人、残疾人和治安重点对象的情况,分门别类建簿造册,对社情民意进行摸底调查,构建部门办事联动机制,积极做到信息尽早获悉,社区纷争依法、公正、及时调解处理。

  一桩桩、一件件居民之间纠纷得到妥善处理,社区法务室的工作真正深入到千家万户,使得清泉街的社区法务室逐渐名声远扬,周边社区居民也慕名前来咨询或求助。

  7年时间,武荷香与法务室的工作人员,走进辖区居民家、商铺、学校等场所,开展社区普法工作,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受理、调解居民纠纷已有近万次。

  12月4日,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64岁的武荷香也被评为呼和浩特市首届“十佳法制人物”,这样的荣誉,她已经获得了很多。

  这些年来,无论是武荷香自己,还是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常识,在武荷香看来:“只有自己学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学法懂法用法居民尝到了甜头

  记者了解到,在宪法日期间,清泉街社区进一步拓宽普法渠道,不仅在社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还将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社区居民们更深地了解我国宪法的构成、发展等,增强大家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为居民依法办事,依法调解居民纠纷,依法服务于居民”,武荷香用这样的三句话概括如今社区的日常工作。法务室成立的7年里,通过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居民的理念之中。

  在辖区居民们的眼中,社区法务室营造出看得见、听得到的法治氛围,让每个人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大家都尝到了用法的甜头。

  “社区形成了平时多学法、遇到难题找法、解决问题依法的风气。”武荷香欣慰地告诉记者,通过社区法务室,不仅解决了居民们的普法需求,而且让社区里的其他工作有法可依,化解了基层矛盾,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首席记者 吴博超)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走上公益岗位
微心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