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重集团诉欧盟美国无缝管反倾销案胜诉
北重集团36000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工程,是北重集团汇集国内顶尖专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的一款拳头产品,可以说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成功事例。然而,从2009年到2012年,国外竞争对手大幅度降价,进口P92钢管吨单价从20万元左右狂降至4万元左右,其目的是彻底拖垮北重集团刚刚诞生的这项新兴产业。因此,北重集团向商务部发出申请,作出反倾销调查,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次跟国际钢铁巨头打赢的反倾销战,打出了自治区企业的气势,打出了信心,赢得了市场。
反倾销案曾是“中国制造”的扼喉之痛,不懂规则的“先天劣势”,害怕诉讼的“信心软肋”,被动与逃避束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脚步。北重集团善于运用WTO规则,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绝地反击,创造了中国企业用时最短、效率最高的胜诉经典,壮大了民族工业士气,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振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维权信心。
这场我区企业国际反倾销第一案,不仅让世界看到了我区企业的自信与担当,更重要的是为我区众多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怕”和“恨”解决不了歧视和垄断,只有熟悉WTO规则,善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才能够捍卫属于自己的利益。
全区推行审判检务警务狱务公开
在自治区一些监狱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在监狱安排的亲情会见后,服刑人员家属可以进入监狱内参观,品尝监狱食堂的饭菜,参加各种亲情帮教活动,让服刑人员家属能及时、客观地了解监狱的执法情况。这是今年我区一些地方“监狱开放日”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推行狱务公开的同时,各监狱还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进监狱活动,建立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法律讲座和咨询活动,为服刑人员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帮扶。如呼和浩特第二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挂牌当天,律师现场为25名服刑人员提供了法律援助。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公正执法,接受社会监督,是建设法治监狱的重要环节。
今年,自治区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机关都进行了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政务公开,接受老百姓的监督。这些以公开促公正的法治创新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司法越透明,公众越信赖”,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在法治的旗帜下彰显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坚持“依法、全面、及时、规范”的原则,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司法拥抱阳光,让公正面对百姓。
全区法院实行失信被执行人公开制度
今年4月14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北方新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首次曝光了271人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刚一发布,被申请人呼和浩特市某小额贷款公司就主动联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法院,与申请人郝某达成和解协议,将一辆路虎越野车交付郝某,以此来抵押应给付申请人的贷款及利息人民币110万元,一起执行难的案件圆满解决。
对法院的判决和调解协议,有履行能力却找各种借口拒不履行的单位和个人,俗称“老赖”。“老赖”成了法院“执行难”的巨大障碍。为了压缩“老赖”恶意逃债的生存空间,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在互联网等媒体上公布“老赖”的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点对点”通报,让他们无处藏身,付出失信的代价。自最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建立后,截至今年11月10日,全区法院共录入失信被执行人2644人。
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依法惩戒那些失信者,是为了建立一个诚信社会。有完善的诚信体系,才能有健全的市场规则。让诚信者吃香,让失信者吃亏,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让诚信成为社会的主流与时尚。全区法院及时公布“老赖”名单,并采取制裁措施,敦促他们自觉履行义务,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进一步缓解“执行难”问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自治区就“询问和质询”率先制定地方性法规
“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与这次‘单独二孩’的政策调整之间是什么关系?二者有无矛盾? ”第一个询问发言的李东升委员,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惑。紧接着,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给出了答案:“‘单独二孩’政策和我区现行的生育政策一样,成为计划生育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这是今年3月31日,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就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的现场。
为更好地实现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权力,推进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询问和质询的规定》,从2014年9月1日起公布施行。
询问和质询,是法律赋予人大的刚性监督职权。自治区将原则落实为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问热点,询难点,监督抓住关键;找要害,追责任,善为人民代言。专题询问,常态质询,建立依法行政的规范。形成压力,催生动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权益。
自治区率先制定询问和质询的地方性法规,是完善自治区人大监督权的又一亮点,使得人大的询问和质询步入制度化轨道。这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运用好询问、质询权,对“一府两院”工作实施监督,既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支持和促进。
全区30万大学生网络互动学法 知识竞赛普法
今年,自治区一场历时5个月,38所高校30万名大学生参与的法律知识大赛,在内蒙古各高校掀起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潮。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在我区是空前的。
从6月19日下发文件到10月30日比赛结束,全区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经历了选拔赛、初赛、复赛、决赛4个阶段。各高校在大赛筹备过程中,自觉将竞赛选拔转化成全员学法的过程,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安排了培训、讨论、参观等形式多样的学法活动,运用校园网、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辟法治教育互动专栏,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构筑了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文化的良好校园环境。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了崇尚法治、信仰法律的法治理念和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
对青年学生来说,自觉守法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人求职立业的重要条件。网络普法跨越时空、方便快捷,能够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这项由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司法厅、教育厅、团委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大学生法律知识大赛,可以说是我区普法工作的一次全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