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土左旗第一职业高中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
内蒙古新闻网  14-12-08 10:10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曾经,来到这所学校上学的新生,中考成绩才“两位数”。这些“两位数”学生抽烟、旷课、课堂上捣乱的现象屡见不鲜……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竟然经过一年时间的狠抓后,被评为了国家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

  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学校,竟然是一所旗县级职业学校——土左旗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近日,记者走进土左旗第一职业高中。干净的校园、安静的教室,是这所学校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医士8班教室里,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没有察觉到记者的到来。教学黑板上方,一副写有“破釜沉舟博他个日出日落”的条幅格外醒目;后黑板上,几个用粉笔写成的“高考倒计时192天”大字,立刻让人感觉到班里紧张的学习气氛。

  记者注意到这个班挂在墙上的班规:每位学生应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不顶撞老师,不与同学发生冲突,不用不雅语言……

  “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学校每个班都有各自的班规。既然是自己制定的规矩,学生们也就不好违反了。”土左旗第一职业高中党支部书记王秀军说,“因此,让学生自主管理,是我们学校办学法宝。”

  王秀军告诉记者,来这所学校上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入学成绩低不说,很多学生还是单亲家庭、留守少年,组织纪律观念几乎为零。如何改变学校的校风?成了多年来让学校领导头疼不已的事情。

  “经过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我们最终决定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要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王秀军说,“2008年11月5日,学校举行了‘创建和谐校园暨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中,全校师生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条幅上签名,并将签名后的条幅悬挂在教学楼前。此举旨在努力营造出师生互动、形成共识、相互督促、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2009年,土左旗第一职业高中被评为国家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校还有100名学生被评为了全国礼仪之星。

  谁都没想到,真正使土左旗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风改变的,竟然是一次学校运动会。王秀军告诉记者,2009年的校运会举行前夕,学校经研究做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完全让学生自主举办一届运动会。

  “运动会开幕式当天,由学生策划的开幕式表演让老师们感到震撼。不仅如此,学生们还组织了志愿者队伍,从比赛裁判,到运动会期间的清洁维护,再到开闭幕式词撰写和宣读,全部由学生负责。”王秀军说,“运动会结束后,很多参与策划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就是要把学校的运动会办成心目中的奥运会。”

  实践证明,“学生的事让学生作主”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从中尝到甜头后,学校更是把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都交给学生主办。这样一来,学生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热情更高了。每次学校活动都成了学生展示个性、激发创造力的舞台,学生们都觉得学校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了。

  王秀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每年的德育经费就占到学校总支出的5%—6%。如今学校校风校纪完全得到改善,升学率逐年提高,达到98%,升本率达到45%……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几年前是学校领导想都不敢想的。(记者杨岩泽)

[责任编辑 魏莉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六小龄童内大说“西游”
驻守祖国“北大门”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