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马背学堂,现在是现代化教学,这会儿的孩子们真幸福。”住在盟蒙中旁边的占布拉老人每天都要路过这所校园,时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盟把教育作为实现地区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快速推进,特别是把发展民族教育作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教师配备、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都给予优先保证。一个个政策、一项项措施在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有力推动民族文化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各族儿女插上了追梦的翅膀。
来到锡林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蒙古包、勒勒车、马头琴、马鞍等教学用具一应俱全,幼儿园的老师正在用蒙语给学生细致的讲解蒙古族传统生活用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过程。这门课程名叫民族民俗教研活动课,是幼儿园自创的特色课程之一,课程根据幼儿的特点设置了十几种传统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活动的兴趣爱好。蒙古语言课程改革是幼儿园的另一门特色课程,老师在课堂中教孩子们读蒙古诗歌、谜语,背诵名言名句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力。
锡林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副园长孟克图雅介绍说:“我们把蒙古族语言和蒙古族民俗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教育。以后我们还要加强这两个方面的教育,依托我们地方的特色优势,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学前教育丰富多彩外,我盟小学、初高中的民族教育也是各具特色。作为锡林浩特地区唯一纯蒙语授课的中学,锡林浩特市蒙古中学每周二和周四下午第二节课过后都会留给学生活动时间。学生们可以自己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学校开设的各种特色课程,包括马头琴、服装设计、长调、搏克、蒙古象棋等几十种。校长关其格说:“开设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鼓励全体学生都参加;二是能够让学生发挥特长;三是让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发展,以培养更多蒙古族人才。”
多年以来,我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自治区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从政策到措施、从经费到待遇、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改善办学条件到学校管理,均对民族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民族教育保持了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普及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新学期伊始,家住宝力根苏木的娜荷芽来到锡林浩特市第一小学读书,先进的教学设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这个从小在牧区长大的孩子大开眼界。然而,更让她们一家高兴的是:娜荷芽不仅不用交一分钱学费,每个月还可以享受到200多元的生态移民助学金。
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我盟实施了蒙语授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十五年免费政策,对所有蒙语授课学前教育幼儿免收保育费和管理费,并对蒙语授课学前教育儿童发放在园伙食费,实现蒙语授课学前教育“两免一补”。
民族文化,是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我盟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盟的民族教育事业正蓄势待发,承载着无数草原儿女的梦想飞翔广阔辽远的天际!(记者爱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