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化德县多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14-12-15 15:46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白音特拉乡便民连锁超市

新建年产10万吨硅锰合金及废渣、尾气综合利用项目

服装展厅

化德县人民体育场

德包图乡“十个全覆盖”危房改造工程

幸福院老年活动室

泰和佳苑棚户区改造项目

  发展县域经济可以较好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向现代化转型,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化德县作为新一轮燕行—太行山重点扶贫县,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显得尤为重要。为此2014年化德县积极创新发展县域经济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乌兰察布“五个区”发展战略为统领,坚持“三量”并举(GDP总量、质量、人均数量),大力推进“1133”发展路径,着力强化招商引资、提升特色产业层次、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使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以扩大有效投资为重点,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

  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狠抓重大项目、优化发展环境等一系列工作。首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承接转移作为“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以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为平台,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目前,全县落实招商引资新项目25项,预计总投资130亿元。其中总投资6000万元的信久年产5万辆电动三轮车项目已投入生产;总投资1亿元的蒙誉铬铁生产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建设;总投资3.6亿元的山西盛泽公司2台3.3万千伏安镍铁深加工回转窑生产线已落地;总投资16亿元的巴美现代农牧业及光伏产业循环示范园项目近期可开工建设;上海盛泰集团矿产资源开发、服装加工,中纺联纺织等项目正在洽谈。总投资3亿元的黄羊滩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投资1亿元的朝阳镇民乐淖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原守备一师驻地秋灵沟红色旅游项目均已签订投资协议;其次采取“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专门工作班子”的办法,实施了一批既拉动即期增长,又蓄积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全年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40项,开工35项,开复工率达到87.5%,其中亿元工业项目15项。目前,总投资2.3亿元的忠德矿业长石粉加工及瓷砖生产项目,选矿设备已定购;总投资2.2亿元的北辰冶金3、4号硅锰矿热炉建设项目主体设备已定购;总投资1.1亿元的五洲钢业2号镍铁矿热炉建设项目主体正在安装中;总投资1.1亿元的鑫旺合金项目基础已开挖,正在进行土建工程;总投资9亿元的国宏10万千瓦风电开发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宏晟5万千瓦光伏电发电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总投资15亿元的北辰公司2×15万千瓦自备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厂房主体结构完成80%以上,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安装。同时,大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县经过四轮清理,在县本级原有81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取消8项,保留实施34项,转为行政服务18项,暂缓实施3项,清理收费项目52项;11个职能部门、60项审批事项、1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银政企对接,截止7月底,全县贷款余额达到9.4亿元,协调融资1亿元多元、在谈2亿元,扶持促进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核心,努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立足“三大基地”建设,在扩张总量的同时,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服装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采取挂靠、贴牌、代加工等多种合作形式,鼓励和吸引服装原辅料生产企业和皮件、时装、劳保用品、床上用品加工企业入驻服装城,推动服装产业集中集聚、多元发展,已与海澜集团、阿诗玛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服装企业的扶持力度,投资880万元,建设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毛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德工作站,目前已投入运行。总投资6亿元的创业园一期工程入驻企业8户,全县生产各类服装1300多万件。此外在合金产业方面,坚持延伸与发展同步,升级与集聚并重,刚性落实国家环保政策,淘汰6300千伏安矿热炉8台、8000千伏安矿热炉2台,停产整顿12500千伏安矿热炉7台;按照“生产、生活”分离的原则,投资7000万元实施厂区硬化、绿化,安装防尘网、防尘布、分区隔离网,建设封闭式原料库;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工业固体废渣利用项目,规划建设300亩的固体废渣回收场。按照“上大压小、等量置换”的原则,引导企业建设3万千伏安以上环保矿热炉。目前,园区运行投产矿热炉25台,产能达到60万吨,其中3万千伏安以上环保矿热炉10台,新增入轨企业3户。年底投产运营矿热炉可达到30台,合金产能将突破100万吨。风电项目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吉庆风场通道建设的有利时机,重点推进中海油二期等9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华能公司50万千瓦风电开发项目、投资12亿元的东升光伏能源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选址已完成;投资35亿元的北京科诺3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项目、总投资9亿元的中电新能源1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项目正在进行光源测量、选址;投资5000万元的华晨萤石资源配置和萤石粉选厂正在进行选厂建设;总投资5.3亿元的宏辰公司建筑陶瓷生产项目协议已签订,正在做前期工作;总投资2.3亿元的忠德矿业钾长石粉加工项目已投入运行。

  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提升农牧业装备水平

  全县完成500亩马铃薯网室、5000亩原种繁育田建设,建成马铃薯连片种植示范区4处,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预计产量可达2.1亿斤。围绕“绿色、有机、安全”发展方向,打造了以朝阳、七号、德善为重点的7.5万亩冷凉蔬菜基地。抓好“杜寒”、“多寒”肉羊杂交良繁体系及寒羊纯繁体系建设,计划投资1.23亿元,重点打造生猪、肉鸡、肉羊、奶牛标准化养殖园区以及肉食品深加工项目13个;预计总投资16亿元,引进巴美公司,建设现代农牧业及光伏产业循环示范园。按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在沿公路主干线、退耕还林项目区发展林下特禽养殖观光产业,形成10万亩的绿色特禽产业经济带。总投资2000万元的三色生态农业林下特禽养殖项目养殖特禽1万多只,发展互助幸福院院民“林下特禽”养殖15处。

  以扩容提质为建设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人城共融”的理念,突出“山、水、绿”三张牌,按照统筹推进新区扩容、旧区改造。全年城镇建设预计投资12.9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1%,完成了《化德县长顺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2030)》,修编七号镇、朝阳镇总体规划,编制21个中心村和9个棚户片区规划。完成迎宾路、金三角路(北新区段)、旧区长福大街(南防洪沟全封闭整治)街景规划设计;实施了旧区5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更换旧区自来水管网5公里,铺设排污排雨水管网3.5公里,新建改建供热管网19公里,建设换热站11座;年内新建廉租房600套、公租房30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9个、2400户,新建移民楼1193套、7.2万平方米。实施10个住宅小区建筑节能改造5.4万平方米,完成14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续建工程;投资5800万元,启动实施了第三水源地建设工程,目前铺设管道17.5公里,新打机井9眼;在完善工业园区中水回用项目的同时,开工建设了园区50万立方米小塘坝一处;秦二高速化德段前期工作已完成。物流园区“三纵三横”道路、城区“四大”出口道路改造、化康二级公路升级改造、省际通道至黄花三级旅游公路以及4条农村四级通村公路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工作。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在完成6.6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的同时,注重绿道绿廊项目、街头绿园和主题公园建设,预计栽植各类苗木50万株(丛)。

  以“十个全覆盖”为抓手,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把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重大民生、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按照“四个衔接”和市委“435”工作法要求,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坚持“三力并重”(示范村全力推进、达标村尽力而为、一般村量力而行)和“点上推动、面上启动,梯次推进、逐年升级”的原则,紧紧围绕中心村和互助幸福院,采取“走、转、改、建、拆”等多项举措,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县确立了18个示范村、75个达标村、143个一般村,撤并自然村94个。2014年,投资1.7亿元,完成6个示范村、16个达标村、57个一般村建设,撤并“空壳村”8个。截止7月底,全县拆除闲置危房1566处,92%的闲置危房已完成拆除。完成新建主房190处、附房657处、院墙6.9万延长米,完成安全饮水工程21处,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2处、文化活动室22处、便民连锁超市16处。

  以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实施“三三制”扶贫工程

  深入推进“三到村三到户”精准式扶贫,重点抓好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基层组织建设六项工作,全县财政对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0%以上。其中,按照《扶贫开发规划(2013—2017年)》,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通过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金融扶贫等重点项目实施精准扶贫,通过整村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互助资金项目、金融扶贫等脱贫10800人,通过“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转移脱贫1156人,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脱贫1044人。并且针对贫困原因,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类扶持,全县组织区、市、县三级部门组成14个工作团和50个驻村工作队、780名驻村干部,深入355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对列入扶持范围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了村级规划和扶持计划。村级规划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到户规划突出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目前,全县已完成2.58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审批和投放金融富民贷款8418万元,农户自立服务社发放扶贫贷款410万元。新建、扩建农村互助幸福院300户,入住贫困老人46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2351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80人;三项医疗保险达到全覆盖;城乡低保保障人数分别达到5418人和26725人,城镇低保人均保障标准提高6.1%,达到每月45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达到年人均3180元,现金直补标准达到年人均15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680人;企业参保人数6746人,月工资人均增长157元,达到1712元;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1万人,为2.8万名到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7353万元。市政府“十件实事”和县政府“七件实事”进展顺利。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助推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三有四化”、“六园一港”要求,投资160万元,改扩建益民、先锋两个社区,活动面积均达到1000平方米。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了职业中学实习实训基地等4项教育基础建设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县医院综合大楼启动运行,投资1500万元的中蒙医院改扩建项目通过自治区发改委审批。调整乡镇冗员148人,充实到食药、社区、公安、驻村工作队。全面完成食药职能整合,依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进了小作坊、小摊贩入园归市工作。(田礼军 李剑平)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比出健康 赛出乐趣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黄河凌汛
天寒地冻练精兵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