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当召展示历史文化盛景 软实力硬环境两手抓
12日至14日,国内46位专家学者、36家媒体记者齐聚包头市石拐区喜桂图新区,参加“2014年中国·五当召文化高峰论坛”,探索石拐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涉及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挖掘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五当召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全国三大藏传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内蒙古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寺院,素有蒙古高原藏传佛教“最高学府”“草原布达拉宫”之美誉。随着国家文化战略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实施,五当召文化产业园区被包头市列为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基地。
本次论坛由石拐区联合国家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策划发起。除主旨演讲外,论坛还设有“文化、生态旅游对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价值研究”“五当召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旅游景区的开发与产业化问题研究”和“五当召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及其文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3个平行论坛,代表了国内关于五当召历史、文化和旅游研究的最高水平。同时举办的全国五当召摄影展,展示了五当召历史文化的绚烂盛景。
作为五当召所在地石拐区,是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自治区经济社会转型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区。在转型中,石拐区确立了“生态立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的发展定位。作为重要核心区,五当召生态旅游区将致力于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研究、禅修体验和祈福吉祥为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石拐区加快推进五当召的保护和开发,深度融合生态、旅游、文化,同步提升软实力和硬环境。两年中投资近亿元,实施五当召生态修复工程,精心打造美化、彩化、香化、文化人文生态系统。实施了总投资20.4亿元的五当召景区开发保护项目,全面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功能;通过文化节、摄影大赛、自行车赛等活动塑造国际旅游文化品牌,不断扩大五当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围绕战国赵长城、汉长城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和文化体验,推动以工业生产再现、矿山生活体验、影视作品制作等为主的矿山文化创意影视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大格局。(记者吕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