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草丰、石绝、泉神、水碧,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度假胜地。口岸对面的蒙古国东方省,同样风景秀美,充满神秘的异域色彩。”深秋,阿尔山口岸迎来了首批52名跨境旅游游客,正在边检站通关的内地游客老张伸出了大拇指。
“生意越来越好了!”在天池景区,兴安饭店女老板王玉梅笑呵呵地谈起她的经营收入:去年赢利突破30万元,从现在的情况看,今年肯定能超过去年。
王玉梅是土生土长的阿尔山人,1997年,她靠3张桌子起家办起个饭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张桌子、8间客房的家庭旅游饭店。“今年游客这个多呀,旺季的时候每张桌都得翻两三次台,我妹妹帮着炒菜,从上午10点站到下午3点都不带动地方的。”王玉梅一边收拾着刚采回的野生蘑菇,一边对记者说。
“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誉让阿尔山人坚定了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做大做强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要完善阿尔山景区基础设施,加强景区管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的要求,为阿尔山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时隔数月,记者再次走进阿尔山,感受阿尔山旅游业发生的变化,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阿尔山的旅游真的火起来了———从杜鹃花艳丽绽放的5月到丛林尽染的9、10月份,边城阿尔山游人如织,城区和景区的游客人数比当地居民还要多。据统计,1—8月份,阿尔山市共接待旅客156.27万人次,同比增长50.12%,实现旅游收入21.31亿元,同比增长49%。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人数最多的一天超过1万人,当天营业收入190多万元,旅游人数、营业收入均创历史新高。“走旅游路、吃旅游饭、发旅游财”,正逐步成为阿尔山人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旅游产业的富民强企作用越来越明显。
然而,坐拥区位优势和丰富旅游资源的阿尔山旅游业,也曾有过“不温不火”的尴尬。
如何开发利用好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优势和经济优势?阿尔山人开始积极谋划旅游突围之路。在危机与压力的“倒逼”之下,经过深入调研和仔细思索,他们高起点规划了一幅旅游发展蓝图:以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阿尔山旅游区建设成为国际温泉疗养中心、国际会议论坛中心、国际冰雪运动中心、国家休闲度假中心、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国家火山科教中心。
走进白狼镇民俗村,村口的“放下斧头当导游”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包村干部崔鹏告诉记者,2012年,阿尔山林业局实现全面停伐。如何让“靠山吃山”的伐木工人放下斧头?这成了当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和许多林场职工一样,今年36岁的谭燕住在林业局提供的一处院子里。足足有两亩地大的院子里,新盖了能容纳80多人吃饭的家庭旅游饭馆,还有一半的地方种了木耳。这种在无污染环境下生长的木耳,大半被游客买走。“游客吃完饭顺道带点土特产,也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比上班强多了。”谭燕笑得很开心。
“无论资源禀赋还是发展实践,都证明了一点:阿尔山最适合做、也能做大做好的,就是旅游业。以林为主、独木支撑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了!”阿尔山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晓欢说。(记者 红艳 王国英 胡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