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进一家门办一切事
手续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快办……从“审批”到“服务”,2万多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不只是搬进新楼、换了牌子那么简单。
今年9月,盟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搬迁以来,陆续有74个(其中盟直30个、市直44个,包括8个综合窗口)单位入驻,其中盟、市社保、工商、国税、公安办证中心等部门整建制进驻,同时也囊括了测绘、招投标代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12家中介机构、商务中心及银行等服务部门进驻,已成为全盟最大的公共服务窗口单位,也是全盟最大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让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进一个门,办一切事”,机构管理方式也开始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盟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郭志强说:“中心更名不仅仅是称谓的变化,更是一次机构的角色转换,过去以审批为主,现在以服务为主,并且更贴近服务。”
如何让众多集聚起来的部门高效运转?郭志强说:“流程再造是关键。”
按照“应进必进”、“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部门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审批事项收费向大厅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实现了业务、功能、服务的高度集成。
新中心打破了审批的局限性,利用综合性服务平台创新工作运行机制,促进了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统一受理,统一办结,统一发证的首问代办制,实现了“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对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审批的实行并联审批制,办事群众只要一次性提供申报材料,就可同时办理若干部门的审批事项,缩短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
今年,盟本级和13个旗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机构,都具有独立的办事大厅。全盟71个苏木乡镇有61个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837个嘎查村全部设立代办点,151个社区中130个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基本建成“四级联动”行政服务体系。
交易: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是我盟深化公共资源体制改革,打破行政监督部门在公共资源交易中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局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亮点。
“锡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原盟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中心及矿业权中心整合而成立,内部由公共资源交易区、评标封闭区、开标询标区和等候区组成。这不仅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也是一次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过程。
今年8月10日,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自治区水利厅批准,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和内蒙古招投标网发布招标公告,对正镶白旗明安图镇旧区集中供水水厂建设工程进行公开招标。项目工程包括土建附属设施,管网改扩建等,共有来自区内外的6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包头市广泰路桥有限责任公司竞标成功。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竞标过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评标的公开、公平、公正,来自自治区和锡盟的9名专家按照综合评分法评标,从早上开标到晚上结束,锡盟水利局全程监督,流程透明高效,步骤科学合理,招投标双方对结果都很满意。”
截至12月初,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公开招投标项目155个,其中房建项目54项,中标交易额11.95亿元;水利项目55项,中标交易额4.4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40项,中标交易额9.47亿元;此外还有设计项目4项、交通建设1项、煤炭1项。目前,包括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矿业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已被全部纳入到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今年9月,我盟率先统一开展了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并利用“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全盟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综合评标专家库、数据库,实现网上投标、电子评标和远程评标,不仅改变了群众、企业办事难现象,也彰显了盟委、行署排除市场经济发展障碍和预防腐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