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就业乃民生之本,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基,是千家万户实现小康的幸福之源。2014年,乌市委、政府将就业作为最值得关注的民生工作,纳入重大决策部署,千方百计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群众有业可就、有业可创、有钱可挣、有家可安。
【新闻故事】走进蒙帝乐器厂,手工制作的马头琴、四胡、象棋……各式各样做工精良的产品摆满了整个展厅,总经理马旺盛正忙着组装马头琴,专注于调琴的他竟没有发现记者的到来。2005年大学毕业后便留在呼和浩特为别人打工的马旺盛一直有一个“自己当老板”的梦。2008年他毅然选择返乡创业,幸运地赶上了乌市政府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贷款扶持的好时机,马旺盛成为第一批创业贷款项目的受益者,5万元的创业资金和10天的免费培训让马旺盛心中的那个梦渐渐清晰。
起步虽艰辛,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蒙帝乐器厂已拥有500平方米的厂房、近20名员工、年收入达300万元。梦想成真的马旺盛心怀感恩:“如果没有当年政府提供的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扶持,就不会有今天的蒙帝。除了电费、水费和取暖费自己负担,其他的都由政府解决,帮我们解除后顾之忧,让我们安心创业。”马旺盛说。
马旺盛告诉记者,今年7月蒙帝乐器厂注册了“可汗”商标品牌,今后还计划生产蒙古服饰、弓箭、摔跤服等新产品,继续扩大企业规模。“政府的好政策和资金支持让我圆了创业梦,我会努力把企业越办越好。”说到未来的发展马旺盛信心满满。
2014年乌市政府向和马旺盛一样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发放贷款1034万元,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23个,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政府扶持创业的项目中获益颇丰。
【政策实施】工作是百姓的饭碗。自2014年年初以来,乌市通过“创业拉动、岗位带动、培训推动”等有效措施,开辟创业通道、拓宽就业渠道、搭建服务平台,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找到了好工作,捧起了新饭碗,生活更加有奔头。
乌市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创业项目给予场地安排、证照办理和税费缴纳等优惠政策扶持,加大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核和发放力度。截至今年底,共发放小额贷款863笔,金额6268万元,扶持创业人员863人,拉动3102人就业。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乌市实施公益岗位开发、定期组织招聘会、失业保险支出等措施,让许多人重燃生活的希望。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达2000人,其中2014年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200人;在乡镇召开三场招聘会,共有600余名城乡劳动者入场应聘;2014年全市领取失业保险累计1930人,失业保险累计支出1211.49万元。
为了让劳动者的饭碗更牢靠,乌市全力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分类开展培训。2014年共举办各类培训86期,累计培训人数3931人。
截至今年底,全市新增就业人员48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10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5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48人;召开劳动用工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4614个,成功就业854人;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16241人次,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达2000人,全市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这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乌市2014年就业工作取得的不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