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记者带您逛逛呼和浩特博物馆
内蒙古新闻网  15-01-05 11:36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原标题:记者带您逛逛呼和浩特博物馆

  观众被精美的展品吸引

  “好漂亮!”“好大气!”……2014年12月31日,作为呼和浩特市地标性建筑原内蒙古博物馆更名为呼和浩特博物馆对外开放,“呼和浩特精品文物展暨第二届皮雕皮画艺术品展”也在此拉开帷幕。

  当日的青城寒风凛冽,但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内,参观馆藏的市民络绎不绝,热情高涨。皮雕皮画、佛教造像、玉器、陶瓷器……经过两年的装修加固改造,呼和浩特博物馆已经基本完工。馆内装修以蒙元文化为主题,与内蒙古博物院形成优势互补。

  如果您没有时间实地参观,那么,记者带您“去逛逛”呼和浩特博物馆。

  变化巨大

  跟随一名讲解员的脚步,记者首先来到的是一楼展厅。

  放眼望去,整个展厅可谓是金碧辉煌:地面铺设黄白相间的大理石,墙壁、顶棚设计新颖且融入蒙元文化元素,吊灯全部设计成玉环式造型,馆内设计处处细微、新颖。

  “这个皮子好薄!”一对年逾花甲的夫妇俯下身来,细细观察着馆内展出的用牛皮制作的人偶造型,无不充满好奇。“这个馆布置得好,变化大!”老人葛福成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人,当地人称这里是“老白马博物馆”。老妇人也忙回忆说:“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来过一次,那时的博物馆装修可没有现在好,过去还是天窗呢!”老人抬头指了指顶棚感叹道,“以前都是集体组织才能来参观,现在好,自己没事就能来看看,首府退休的老人们也有了好去处了。”老人说着咯咯笑起来。

  呼和浩特博物馆副馆长武成告诉记者,呼和浩特博物馆共有3层楼,5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展品。一楼分为南北两个展厅,主要展示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到清朝期间的玉器、鼻烟壶、宗教造像;服饰基本上为清代的蒙古族妇女服饰,头饰为察哈尔妇女和乌兰察布妇女头饰;墙两侧为内蒙古现代的皮雕皮画艺术品。二楼也分为南北两个展厅,主要是陶瓷器和金属器。三楼只有一个展厅,作为青城记忆,是一个老照片的展区。

  民族气息浓厚

  当日,呼和浩特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吸引很多市民前来参观。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漫步在展厅内,对每一件展品都仔细观看,并频频点头。“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到浓厚的民族气息,真是一个有历史文化的民族。”小伙子叫于文浩,来自上海,对皮雕皮画艺术很感兴趣。他告诉记者,呼和浩特博物馆的设计和展品处处彰显了蒙古族的文化气息。“你看这墙砖,你看这图案,有蒙古族纹饰祥云……”说着,于浩文指着馆内具有蒙元文化元素的设计向记者展示起来,仿佛他是这里的讲解员。

  武成告诉记者,为了展示青城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改造后的呼和浩特博物馆装修风格主要以蒙元风格为主,在细节方面有很多体现。比如灯具的造型是玉环形的,顶棚上、地面上和其他一些地方都有蒙古族的纹饰,材质也有很大不同。

  在展品方面,该馆也是经过精挑细选才陈列出来的。此次开馆,馆内共展出皮画皮雕作品200余幅,题材主要有密宗佛像、人物、动物、花鸟和吉祥图案等。

  武成说,馆内还展出呼和浩特精品文物300多件,包括龙泉窑青釉印花花口碗、元钧窑三足香炉等陶瓷器;双羊纹金饰牌、古罗马金币等金属器;宋天铁立佛造像、辽莲花座释迦佛像等佛教造像;红山文化玉器、元代玉带扣等玉器和清代察哈尔、乌兰察布蒙古族妇女头饰等。其中90%以上的展品都是首次出展。(记者 马丽侠  摄影/记者 王磊)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乐的冬季那达慕
魅力蒸汽机车
还是大棚收入高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传承
“暖心贴”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