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了山山水水美不过辽阔的草原听遍了四海歌声还是牧歌最动人……”,伊利2014年客户大会上,董事长潘刚一曲《我的根在草原》唱出了这个已经走上国际的中国乳业龙头企业浓浓的草原情。
2013年到2014年是不容易的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使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行业巨头如可口可乐、娃哈哈、卡夫、康师傅、统一等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业绩下滑,而同为快消企业的伊利集团,却在2014年前三个季度营业总收入达到420.7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16.33%,利润总额高达41.48亿元,业绩持续超预期。伊利集团为何“风景这边独好”?为何能在全球很多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全体员工高涨的士气,创下如此佳绩?如何引领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走出一条别样的“突围”之路?
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以及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伊利“风景这边独好”的密码也可以从企业领导卓越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以及超前的战略眼光中找到答案。
中国乳业新常态的论断“亮”了
选准发展道路的第一步是对形势的判断。在分析研判了当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后,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提出了“中国乳业新常态”的论断。他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是优结构,结构的优化可以释放大量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中国乳业要抓住增长机遇乘势而上,靠的是创新与国际化,这构成了中国乳业的新常态。
乳业新常态的提出,无疑给中国乳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12月31日,在伊利集团2014年年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正式提出,到2020年,产值实现从百亿级达到千亿级,进入世界乳业5强。20强——10强——5强,这是伊利集团自2005年至今近10年在全球乳业版图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是在自治区8337战略的指引下,无数企业走出草原,走到全国,走向世界的缩影。
接地气的创新“火”了
最近乳品饮料界最火的一款新品是伊利核桃奶。这颗核桃不仅成了伊利首款植物蛋白饮料,也是将伊利乃至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引向新的蓝海的扛鼎之作,在伊利客户大会上摘得新品订货“状元”。而业内人士却说,其实火的不是核桃,而是伊利的创新。
伊利创新的诀窍在于“接地气”。这个“地气”,就是消费者。在新的时代,潘刚敏锐地注意到:消费者以85后划线,消费形态已经极大不同,消费需求已经更加多元。
潘刚对年轻消费者的洞察,在今年一次参加全国工商联会议上的发言中可见一斑。在那次会议上,作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说,85后、90后的群体特征更加“宅”,也更加“萌”,对爱的东西能粉丝死忠,对不爱的东西可能彻底无感。而且,他们已经真正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消费模式和原来不同了。
在潘刚“洞察新一代消费者”思路的指导下,伊利更炫、更酷的产品不断诞生。比如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2014国际冰淇淋年会上,伊利巧乐兹心悦小脆筒、巧乐兹多味思、伊利牧场木瓜香橙雪糕、伊利牧场奶油核桃冰淇淋、冰工厂炫菠萝雪泥以及妙趣盒装舔一舔冰淇淋等新品接连获得大奖。
2014年,伊利旗下金典有机奶、营养舒化奶、金领冠婴幼儿奶粉、巧乐兹系列冰淇淋以及畅轻酸奶等系列明星产品的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实现较大提升。近期,在原有明星产品的基础上,伊利又推出了舒化中老年奶、每益添低糖、畅轻有机酸奶等新产品,这些都将成为伊利新的拳头产品和春节期间国内高端酸奶市场的新亮点。
潘刚曾有个确切的比喻“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面向未来一代”。农畜产品是传统产品,而伊利用自身实践显示出,传统产品同样需要创新。
全球织网的战略“成”了
伊利集团全球织网的思路源于八年前潘刚对伊利超前的远景规划。早在2006年,在上海召开的第27届IDF世界乳业大会上,董事长潘刚作了题为《未来十年我们对世界的责任》,就提出了“全球化发展”的思路。
潘刚的全球战略叫做“全球织网”。涵盖了资源、研发和品控三个部分,而这三个环节,是乳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关键节点。在自治区提出8337战略之后,这一全球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助力,速度明显更快了。
在欧洲,伊利在荷兰建立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并共同搭建中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并与意大利斯嘉达结盟,共同推出纯进口牛奶培兰。
在美洲,伊利与美国DFA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在美国建设全美规模最大的奶粉厂。
在大洋洲,伊利集团投资30亿元在大洋洲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乳业一体化生产基地,包括奶粉、液态奶、生牛乳深加工等项目,覆盖包装、生产、深加工、科研等众多领域。并与林肯大学开展全产业链科研合作。
另外,伊利还与国际三大质量巨头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今年,伊利还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质量奖的至高荣誉。
于无声处,伊利已经初步织就了全球资源体系、全球研发体系和全球质量体系的网。也用“全球化”这把钥匙,打开了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的锁。
千亿级目标“近”了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有个绝招,用智慧战胜比赛。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记下形成行程各段的醒目标记。40多公里的赛程,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伊利就是这样一个智慧型的长跑选手。现在回头看,我们能看到伊利百亿、五百亿、千亿目标分解的完美过程。
时光追溯到2005年,那是中国乳业发展历程中最具里程碑的一年。那一年,具备深厚乳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呼和浩特市被命名为中国乳都。就在2005年,潘刚为伊利提出了“2005年要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家收入超过百亿的企业”。于是我们看到,2005年伊利成为第一家超过百亿的中国乳品企业;2014年伊利进入全球乳业10强,并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500亿俱乐部”的乳企;与此同时,潘刚又提出了2020年产值达到千亿级的目标……
今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强调全球经济的“雁阵效应”。伊利来自内蒙古这个鸿雁的家乡,他所带来的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正在不断凸显,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了呼和浩特市乃至全区的农牧业产业化升级,带动了产业链条上上百万相关者实现共赢和50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并为数亿消费者提供了营养健康的产品。同样,伊利在产品创新、渠道运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也为整个自治区的绿色农畜产品企业树立了非常好的标杆和示范作用,伊利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发展之路,也为自治区其他绿色农畜产品企业提供成功的案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