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推动能源革命机遇
2015年,自治区能源发展有什么样的机遇?
国家政策之推动能源革命:
2015年全国能源会议提出,2015年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安全、稳定、多元、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着力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继续深入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大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科学论证,认真抓好煤制油、煤制气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能源供给革命,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扎实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大力推进能源技术革命,集中攻关一批前景广阔,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亟待集中力量攻关的重大前沿技术;大力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电力、油气和能源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同步,创新能源管理机制。
行业发展新思路之多产业深度融合:
新常态下,自治区能源化工行业确定了2015年的转型思路:做强现代煤化工,同时加快煤基化工与盐碱化工、光伏、新材料等产业深度融合。
2015年自治区确定要加快建设能源化工循环产业体系,促进转型升级。一要提升改造传统化工行业,延长产业链,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二要做强现代煤化工。三要推动盐碱化工与煤基化工深度融合。
同时,2015年自治区还将加快构建2条产业链,一条是煤炭—电力—多晶硅—单晶硅—光伏制造循环产业链。另一条是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产业链。
按照长远规划,到2020年,全区煤炭就地转化率将达到50%以上,天然气产量达到800亿立方米,现代煤化工产值达到煤化工总产值的70%,全面形成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体系。
我区在国内的能源资源优势依旧十分突出。全区电力总装机接近9000万千瓦,煤炭产量在10亿吨左右,稀土产销量居世界首位。
……
2015年,我们有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扶持,我们有行业的发展新思路。2015年,我区能源领域依然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指导,积极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为载体,把转方式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资源产业链条相结合,在能源舞台上继续展现内蒙古自信的姿态。
【相关链接】
新常态下清洁能源
发展要做好风险防范
近年来,清洁能源作为能源、电力系统的生力军,在我国能源发展,特别是节能环保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推动能源革命的新态势下,我国能源行业起步沿着清洁、绿色、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前行,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在推进能源革命的一年中,我国对清洁能源发展更加重视,清洁能源已成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升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洁能源是能源革命的生力军
“能源的消费是一个刚性的需求,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是相关的,很难改变。虽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但其还是要增长。我们在能源革命里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我们的能源消费总量,把能源消费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
清洁能源是撬动能源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今年以来,我国逐步对能源革命展开部署,确立“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发展清洁能源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大势所趋。
“如在5—10年前,说将可再生能源能够作为电力发展的主导能源之一,大家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弱小’。”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我国2005年通过并于2006年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随后10年里,我国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保持在1400亿千瓦时以上,使其成为我国继火电、水电后的第3大电源,这很了不起。过去很难想象通过一个个风机转动就可以组成这么庞大的电源系统。”作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我国同时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伏产业全产业链。
相关数据显示,非化石能源中核电、风电、水电发展较快,火电增长速度较慢,利用小时下降比较大。
清洁能源发展要做好风险防范
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整个能源转型里一个很大的比例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石定寰表示,能源革命非常艰巨,与我国能源发展及每个人息息相关,尤其在思想观念上要进行转变。“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对于我国是很大的挑战,这个形势下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看得更加明确,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措施,没有革命性的思维,我们很难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目标。
“新常态”下,能源发展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其自身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直接影响。
按照去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而当环保产业占GDP的比重越高,单位GDP的能耗和整体资源环境消耗就越少,经济结构就会越“绿”。但随着能源市场化进一步深化,对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必须做好防范。
“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和房地产业一样,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主要动力来源。过去我们高速前进,现在处在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化解过剩产能和泡沫,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会形成较大冲击,甚至出现区域塌陷现象,也会诱发金融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从整体上看,我国新一轮改革其实已经开启了一场改革与危机的赛跑。如果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够取得突破,则可以避免一场系统性的危机。反过来,如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迟迟不能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则可能需要一场危机来迫使市场主体进行调整。” (张子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