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将“依法治国”推上了新高度,也赋予了“法治中国”新理念。我市自吹响依法治市号角以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已逐渐打造出法治建设的赤峰样本。
夯实法治基础:国泰民安法为本
阿旗的决策者们想不到,他们的一次大胆尝试,竟成为我市法治建设中的一段佳话。
2002年,这个旗的赛罕塔拉苏木查干诺尔嘎查在组织扶贫协会过程中,采用协会与贫困户签订合同的方式扶贫,几年下来效果很好。为了将这种模式引入村级事务管理,阿旗组织部门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调研,嘎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随即在全旗范围铺展开来。
在阿旗巴彦花镇于家粉房村一户村民家,户主王杰给记者找出一沓子合同,仔细查看,有《村庄规划与房地产管理协议》、《自来水安装管理协议》、《治安防范协议》、《村集体财务管理协议》、《信访工作协议》和《计划生育协议》,都是和村里签的。王杰说,这些合同好啊,互相都有个约束,对双方都有利。
其实,不仅在阿旗,慢慢富裕起来的赤峰人都有一种愿望,希望从法律和制度上规范关系、兼顾利益。在赤峰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中,市委、政府早已敏锐地意识到,处在这样一个重要变革的时代,赤峰要构建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稳步快速发展,必须把推进法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依靠法治的力量来治理社会、调节关系、平衡利益、减少矛盾。为此,2010年,市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全面推行嘎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的意见,随即契约化管理在全市铺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跟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和着改革开放的旋律,一个个法治建设的强音不断叩动赤峰人民的心弦。公正司法、司法公开、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令人鼓舞的消息不断令法治赤峰建设越来越饱满。
国泰民安法为本。法治社会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号角响起,法治赤峰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凝聚法治权威:公正执法促和谐
去年11月21日,克旗公安局成功端掉一处销售假酒的窝点,将经棚镇一出租房内销售假酒的李某当场抓获,并查获假冒某品牌酒40件。为了确保执法公正,克旗公安局提取样品酒送往北京该品牌酒厂进行委托检验,并拿到了相关检验报告,证明李某销售的确为假酒。面对铁证,李某对曾销售1000件假酒的事实供认不讳。“虽然只是一起假酒案,但仍然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办案无小事,把公正执法变成我们办案过程中的自觉行为,我们的工作才能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是克旗经侦大队队长孙连兴借此案告诫队员的话,也是所有干警始终装在心中的守则和承诺。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平正义就会受到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
公平正义,关键在内植于心、外化于行。我市公、检、法各执法部门始终抓住公正司法这一工作生命线,坚持依法独立公正执法,持续提升执法工作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201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加大案件侦破力度,目前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5.7%,其中命案同比下降11.5%,八类恶性案件同比下降18.3%,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40.7%,“零发案”社区同比增加20.6%,控发案社区增加24.4%。
全市检察机关进一步推进检务公开,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开展检务大厅、检察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微视和新闻客户端平台建设,目前,已发布检察工作信息428条、案件程序性信息1135条、重要案件信息41条,公开法律文书8份,拍摄预防职务犯罪微电影1部,编印“检务公开告知卡”13套,形成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察新机制。
2014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案件107033件,审结88831件,同比上升25.58%和37.09%,结案率93.36%;市中级法院受理案件6886件,审结6620件,同比上升23.69%和23.58%,结案率为96.14%。案件总数约占全自治区法院案件总数的四分之一。截至目前,市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平台共录入案件12628件,其中市中级法院录入5261件,在各中级法院中排名前列。全市两级法院全部开通了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市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开通或正在筹建公众微信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审判执行信息以及评估、拍卖事项的公示。
践行法治信念:法治雨露广润泽
“只有知法、懂法,才能谈得上遵法、守法。”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我市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拓宽普法平台,把法律知识送到广大群众身边。
家住喀旗雷家营子村的张少军这些天多了个爱好,隔三差五就到村里的法制文化墙边走走瞧瞧,看看普法案例,学学法律知识。这是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快法治赤峰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我市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六五”普法以来,全市着力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各地普遍制定了法治宣传整体推进措施,把普法渗透到各个层面,基本形成“定期法治宣传、集中法治宣传和重点对象法治宣传、重大节日法治宣传”四大宣传优势,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法治,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需要所有人坚持不懈地培育、弘扬。
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我市始终把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领导干部普法突出法治讲座、法治培训等措施,法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
“六五”普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市场等“法律八进”活动,打造了“法律进那达慕”、“法律进敖特尔”和流动法律宣传车进牧区、进蒙古包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以那达慕和敖特尔法律服务站为点,让法律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中国梦”的春风拂遍大江南北,当法治赤峰建设的号角响彻龙乡内外,赤峰大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我们相信,在法治中国的指引下,法治赤峰建设必定更加卓有成效,必将成为全面推进赤峰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幸福赤峰建设更加强有力的护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