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制约
以扩大有效投资拉动需求结构调整
发展,总在回味中意味深长。
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是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语重心长的嘱托。
打造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这是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的内蒙古确定的目标之一。
那么,打造这道风景线,需把握怎样的原则?
“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调整需求结构。”——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上,新的共识开始升华。
当一种共识高度凝聚2500万人对改变欠发达区情的向往,就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
地点定格在呼和浩特鸿盛工业园区一座小白楼。
每天走进楼内办公,已到花甲之年的邢其坤感触颇深……
作为内蒙古房地产业淘到第一桶金的创业者,老邢在中国房地产业最风光的时候,却瞄上了塑料光纤加工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2014年,当他正为融资难发愁时,旨在扩大有效投资需求的自治区千万元新兴产业项目补贴资金打到他的账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打造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我的企业也有大变化。”2014年,老邢企业的11条塑料光纤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区产业空白。
老邢企业的变化,只是内蒙古扩大有效投资引发需求结构积极变化的冰山一角。
2014年,我区仅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循环经济、支持中小企业重点项目的财政补贴资金就超过12亿元。
这前所未有的资金补贴力度,成为我区刺激和扩大全社会有效投资、催动需求结构调整的“指挥棒”。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结构。
今天的有效投资,就是明天的发展正能量。
习总书记考察这一年,内蒙古扩大有效投资催动需求结构调整,是一部内容厚重的大书。
翻开这部凝结着“调结构智慧”的大书,遵循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围绕“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展投资重点项目始终是主旋律:
总投资600亿元、全球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中天合创煤电用示范项目在鄂尔多斯的开工,揭开了我区资源转化增值的新篇章;
总投资185亿元、中西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在霍林郭勒市的落户,翻开了我区以高端装备制造挺进低碳经济、挺进新兴产业的崭新一页;
总投资700多亿元的十大云计算数据项目在呼、包、鄂、赤等盟市的开工建设,让我区新兴产业家族再添新贵;
总投资近300亿元、我区参与投资建设的呼张铁路客运专线的全面开建,更加坚定了内蒙古加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自信;
总投资超千亿元的现代化消费物流城项目在我区的正式开工,有望为蒙东地区千万消费者打开一条集中采购、个性化消费的通道;
总投资50多亿元、内蒙古首家健康养老消费产业园在东胜区的落成,蒙东最大的电商消费平台在红山区的落成,为内蒙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树起一座风向标;
1900亿元的各级财政资金注入民生项目,提升了全区社会保障水平,推动了就业创业和居民多渠道增收,城乡居民全年人均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消费需求因收入增加而得到进一步释放;
内蒙古电子口岸平台投资项目在呼和浩特的正式启动,将使内蒙古企业在出口贸易中享受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一站式”服务成为现实;
以出口退税为特征的赤峰保税物流中心项目的落成,让内蒙古“一堡一带”建设再添新亮点;
……
这,只是内蒙古围绕扩大有效投资调整需求结构的浓缩版。
习总书记考察这一年,列入“五大基地”建设、总投资超过1.6万亿元的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在内蒙古安家落户。
习总书记考察这一年,内蒙古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
扩大有效投资调整需求结构,为“三驾马车”协同拉动经济增长播下了希望之种。
内蒙古社科联研究员朱晓俊预言,超过2万亿元的有效投资全部完成后,它所催生的GDP将远远超过我区目前的经济总量。
对于欠发达的内蒙古而言,突破粗放投资的瓶颈制约调结构,何其艰难?
尽管艰难,自治区党委的态度无比坚决:不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就很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当地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实践,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认为,通过有效投资,加快推动产业向延长链条、增值方向转型,向规模化、集群化和高新技术方向转型,才能顺应市场导向和需求结构变化,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结构——我们期盼着:调结构的光芒烛照当下,启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