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六合枕申请进入包头市“非遗名录”
内蒙古新闻网  15-01-26 16:33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晚报  
 

  一个六面的枕头,每面上都有一个花瓣形的孔,六朵花内部联结成一体,六孔孔孔相通,形成了六合枕,寓意天地人合,吉祥如意。2013年3月8日,本报曾以《八旬老人“复活”失传六合枕》为题,报道了东河区的杨翠英老人经过几年揣摩研究,重新掌握了已经失传的六合枕技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的事情。近日,记者再次了解到,六合枕已经进入东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提交了进入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

  22日,记者见到六合枕第五代传人温永华时,她正捧着一个刚完工的、长宽高都约为4寸的六合枕检查针脚。“每个六合枕都是纯手工做的,得缝3000多针,一个人得用至少4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温永华说着,把枕头垫到了记者的胳膊肘下,“你试试,这是搭手臂的,看电视的时候垫在胳膊下面,就不会那么累了。”

  重新掌握了六合枕的技艺后,温永华和母亲杨翠英反复研究,她们如今已经用大红、金黄、深蓝等色的缎面,缝制出了头枕、肘枕、八面枕等各种样式的六合枕。

  “《包头晚报》报道了六合枕以后,慕名来看枕头,想学这门手艺的人多了,青山宾馆还和我联系,把六合枕摆进了他们的客房,东河区有个人喜欢这个枕头,前后向我订购了30多个,都送给了亲戚和朋友。”温永华笑着说,“还有人几次三番找到我,想学制作六合枕的手艺呢!”

  2014年年底,六合枕入选了东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永华于今年1月20日提交了申请,希望六合枕早日入选包头市的“非遗”项目。

  如今,杨翠英老人已到耄耋之年,她的女儿温永华也已入选东河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如何把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六合枕走进更多的寻常百姓家一直是她和温永华都挂念的事情。

  “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把六合枕送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想要参加国内的展览或者博览会都是有难度的,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希望政府能够将这门手艺保护起来,同时做好推广工作。”温永华说,“虽然想学做六合枕的人很多,但我内心一直有顾虑,想要把这门技术传授给真心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非遗’是城市一张软性的名片,希望能把它利用好,希望六合枕也能成为更多外地人了解我们包头的载体。”(记者 林鹭)

[责任编辑 李珍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舍饲
献血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