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自治区网信办、蒙牛乳业与本报携手共同启动了“活力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民生日记”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为了对自治区正在全面开展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宣传报道,本报记者深入基层,写新闻、看民生、道民情,反映“十个全覆盖”的建设进程,以及“8337”发展思路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今年1月22日,记者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采访了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给农牧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建起标准化卫生室
时间:1月22日
天气:晴
地点:伊金霍洛镇龙虎渠村
1月22日,记者和伊金霍洛旗的工作人员一行3人来到伊金霍洛镇龙虎渠村。一进入龙虎渠村,新建的标准化卫生室便映入眼帘,灰色的房檐、白色的陶瓷墙砖、平整的水泥地面构成了卫生室的主体建筑,卫生室中间醒目的红十字标志让卫生室成了这里的醒目建筑。这个标准化卫生室,是一个使用面积为60平方米的房子,功能区划分为检查室、处置室、输液室3个房间。
龙虎渠村卫生室的村医胡宝山正在打扫卫生。看到记者进来,胡宝山放下手里的活儿和记者聊起了家常:“我今年65岁,在这里当村医已经有41个年头了。我们这里最早的卫生室是一间土坯房,条件极为简陋,输液没有躺的地方,把脉没有坐的地方。现在3个功能区划分合理,看病、配药、输液互不影响。”
说话间,龙虎渠村4社的村民马老汉来到卫生室找胡宝山医生量血压。经过简单的准备,胡宝山开始给马老汉量起了血压。 “你这血压得好好注意一下了,特别是饮食上要清淡。心情上更是要注意不能有太多的火气。”胡宝山一边给马老汉量血压一边开导着马老汉。
“过去医疗条件不中用,三跑两跑送了命。现在村里有了正规卫生室,头疼脑热能医治。”在和记者交谈中,52岁的高宝不由自主地念起了这个顺口溜。
伊金霍洛旗卫生局农卫股主任王瑞告诉记者,该旗现有138个行政村,村卫生室133所。根据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嘎查村卫生室建设规划,2014~2016年拟总投资261万元,通过建设固定标准化村卫生室与购买流动卫生服务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2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其中流动村卫生室车12辆。
家门口看病
时间:1月22日
天气:晴
地点:伊金霍洛镇赛乌聂盖村
结束了在龙虎渠村的采访,记者一行人驱车来到伊金霍洛镇赛乌聂盖村卫生所。乌聂盖村卫生所是一个特殊的卫生所,负担着赛乌聂盖村和桃林村两个村村民的看病任务。这个卫生室也是标准化卫生室,60平方米的房子分为3个功能区,记者来到卫生室的时候,有两位村民正在输液室输液。
村医白振刚正忙着给其他病人配药。回忆起过去看病的经历,白振刚打开了话匣子:“我今年47岁了,在这里当村医也有20多年了。以前条件不好,给农牧民看病只能在自己家里,虽说自己离家近,但是家里毕竟条件不好。地上铺的都是青砖,人一多灰尘就大。有时候家里人一多,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
在输液室记者见到了正在输液的宋花眼。64岁的宋花眼经常来卫生所看病,她一边输液一边和旁边的人聊着天。
“以前我们看病条件不行,小病到镇里看大病到旗里看。不但浪费时间不方便,而且花费也大。前些年,我们最愁的一件事就是到旗里报销医药费,一趟一趟地跑,真是麻烦死了。这个卫生室建成使用后,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太多了。先拿看病来说,家里有人需要看病的,来这里躺在干净的病床上就可以安心地输液了。还有,现在的政策好,我们来这里看病只要携带身份证和新农合的证件就行了,可以直接报销,这让我们省了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