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大型就业招聘会
【背景】
2015年,我区的就业矛盾发生了转换,由总量性供求转变为结构类矛盾,即劳动者职业素质低下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结构性矛盾造成了机构性失业和隐性失业,这就导致社会中“有的工作没法干,有的工作没人干”。据了解,2015年我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将超过15万,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大约300万人。
“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如何确保农民获得稳定收益,引导和促进其转移就业是当务之急。”人大代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委书记赵布和说道。
赵布和说:“2013年,科尔沁左翼中旗探索以土地流转为代表的农村改革,建立了全市首家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那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多渠道、多层次就业,并持续稳定确保他们增收。土地流转之后,培育发展养殖业、旅游业等主导产业,是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科尔沁左翼中旗拥有591万亩草牧场和年产秸秆350万吨的生产条件,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该旗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土地流转资金购买基础母畜,例如,利用30万元土地流转费用,购买20头牛,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同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并充分利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和“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帮助解决棚舍、窖池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扶持农民发展养殖业。此外,在产业发展中因村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发展文化旅游、庭院经济、劳务经济等产业,通过构筑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如该旗浩日彦艾勒嘎查依托孝庄园、哈民遗址、王府驿站等民族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劳务经济,建设了农家乐、生态采摘园和老榆林公园等乡村旅游项目,每年向旅游区输送稳定务工人员100人以上,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赵布和很有成就感地说:“我们还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繁荣乡镇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力,从而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例如,我们引进的科尔沁牛业,建立农牧民培训学校,通过采取‘企业流转农民土地,农民经过培训在企业就业’模式,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之后到企业就业。同时,科尔沁牛业采取‘金融部门授信企业,企业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模式,为流转户提供养殖贷款发展养牛业,保障农民持续收益。此外,如何使农民得到可靠的生活保障,培育其自我发展能力是治本之策。我们还按照不同农民的特点与需求,围绕科技文化、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内容,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致富能力,使其在思想观念、劳动技能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所以说,在引导和促进农牧民就业工作上,政府就应该像一个舵手,不仅要把握相关政策、法规的方向,还要积极为农牧民出谋划策,用服务暖民心。”
其其格:加强创业就业政策落实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虽然创业就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力、职业技能教育发展不平衡、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政协委员、锡林郭勒盟政协主席其其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