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民生三问:如何提高就业质量?
内蒙古新闻网  15-01-29 09:54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赵布和:政府充当舵手引导就业

  首府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大型就业招聘会

  【背景

  2015年,我区的就业矛盾发生了转换,由总量性供求转变为结构类矛盾,即劳动者职业素质低下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结构性矛盾造成了机构性失业和隐性失业,这就导致社会中“有的工作没法干,有的工作没人干”。据了解,2015年我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将超过15万,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大约300万人。

  “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如何确保农民获得稳定收益,引导和促进其转移就业是当务之急。”人大代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委书记赵布和说道。

  赵布和说:“2013年,科尔沁左翼中旗探索以土地流转为代表的农村改革,建立了全市首家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那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多渠道、多层次就业,并持续稳定确保他们增收。土地流转之后,培育发展养殖业、旅游业等主导产业,是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科尔沁左翼中旗拥有591万亩草牧场和年产秸秆350万吨的生产条件,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该旗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土地流转资金购买基础母畜,例如,利用30万元土地流转费用,购买20头牛,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同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并充分利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和“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帮助解决棚舍、窖池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扶持农民发展养殖业。此外,在产业发展中因村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发展文化旅游、庭院经济、劳务经济等产业,通过构筑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如该旗浩日彦艾勒嘎查依托孝庄园、哈民遗址、王府驿站等民族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劳务经济,建设了农家乐、生态采摘园和老榆林公园等乡村旅游项目,每年向旅游区输送稳定务工人员100人以上,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赵布和很有成就感地说:“我们还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繁荣乡镇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力,从而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例如,我们引进的科尔沁牛业,建立农牧民培训学校,通过采取‘企业流转农民土地,农民经过培训在企业就业’模式,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之后到企业就业。同时,科尔沁牛业采取‘金融部门授信企业,企业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模式,为流转户提供养殖贷款发展养牛业,保障农民持续收益。此外,如何使农民得到可靠的生活保障,培育其自我发展能力是治本之策。我们还按照不同农民的特点与需求,围绕科技文化、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内容,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致富能力,使其在思想观念、劳动技能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所以说,在引导和促进农牧民就业工作上,政府就应该像一个舵手,不仅要把握相关政策、法规的方向,还要积极为农牧民出谋划策,用服务暖民心。”

  其其格:加强创业就业政策落实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虽然创业就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力、职业技能教育发展不平衡、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政协委员、锡林郭勒盟政协主席其其格说。

  其其格建议,要建立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推进创业就业联动机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政策,逐年提高担保资金、创业基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资金等额度,确保创业就业工程的稳步推进。逐步加强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观念引导,及时发布本地区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及就业信息,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择业观念。加强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实效性,建议从自治区层面,出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政策,相应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简化培训补贴审核程序,特别是针对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训,采取“阶段式”补贴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创新模式。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等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就业率。要不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部门联动服务机制的建设,简化办理程序,降低担保门槛,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要做好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高校在设置、招生结构上增加科技类、应用类专业。落实民族政策,在各级窗口单位、面向公众的岗位尽可能配备蒙汉语文字兼通的人员。

[责任编辑 魏莉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舍饲
献血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