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首府:运行近一月餐厨垃圾免费清理有难度
内蒙古新闻网  15-01-29 11:01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也可能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运行近一月餐厨垃圾免费清理有难度

  从1月1日开始,呼市餐厨垃圾开始无偿统一清理,本报对此曾做过报道。至今,试运行已近1个月。签署协议的餐饮单位已有150余家。虽然签署了协议,发放了收运通,然而,由于多数餐饮单位不配合,呼市餐厨垃圾清理有一定难度。

  部分餐饮单位仍自行处理

  虽然《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管理工作的通告》中明确规定,不得自行清运、处置或出售餐厨垃圾。但记者昨日走访呼市一些大型餐饮机构以及事业单位食堂时,发现仍有一部分餐饮单位在自行清理餐厨垃圾。

  12时,在位于成吉思汗大街新城区路段上内蒙古体育馆附近,一家餐饮机构的工作人员正提着一桶“泔水”走向街边的一处下水井旁。他告诉记者,自从饭馆开业后,就专门有人定时到店里清理餐厨垃圾,大部分的餐厨垃圾都是由专门的人拉走的,而他们倒的泔水,只是一小部分。他还称,目前,内蒙古体育馆附近的不少饭馆都是这样处理餐厨垃圾的。

  随后,记者又来到呼伦贝尔路的一家事业单位的食堂,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该单位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较少,也没有专门清理餐厨垃圾的人员,大部分的餐厨垃圾都是自行倾倒在附近的垃圾转运站。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多条小街巷进行调查,发现关于呼市施行餐厨垃圾免费清理,多数小型餐饮机构根本不知情,而大多是采用自行清理。

  上门服务总吃闭门羹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呼市城环公司已启用餐厨垃圾专用收运车30辆,并向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提供专用收集桶来集中收运餐厨垃圾,另外,还招聘并培训了60余名专业的垃圾收运人员,负责日常的餐厨垃圾收运工作。

  最近通过应聘以及培训,老李成为了专业收运餐厨垃圾人员中的一名。据他介绍,每次到一些饭馆、酒店清理餐厨垃圾时,总会受到饭馆的一些排斥。据他回忆,有一次,他与其他工作人员到一家大型餐饮机构清理餐厨垃圾,工作人员告知,他们只能走楼梯,不准走电梯,有的时候由于楼层太高,搬运餐厨垃圾的工作难度相当大。

  记者从呼市城管局了解到,免费清理餐厨垃圾运行一周时,一共给餐饮单位发放了91只餐厨收运桶,但因部分单位对新政策有抵触情绪,不配合工作,因此实际收运38家餐饮单位,共计5吨餐厨垃圾。由于当时餐饮单位数量及收运重量均较低,仅安排每日早8时进行一次统一收运。

  呼市城环公司副总经理宋祤华告诉记者,不仅在上门服务时,餐饮机构存在不配合情况,而且有部分餐饮单位将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混在一起,城环公司回收后,专门清理餐厨垃圾的机器根本无法处理生活垃圾。

  每天清理5吨到10吨垃圾

  宋祤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城环公司在第一期时,已与150余家餐饮企业签署了协议,第二期的签署协议也在进行中,但在签署协议时,必须要有城管、食药等部门的配合,不然有很多餐饮单位拒绝签署。

  据了解,清理餐厨垃圾分3个阶段,初期运行阶段从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以市区主要学校、医院、大型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食堂和一环路以内部分餐饮企业为试点,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工作,日收集运输处理餐厨垃圾60-80吨。

  但据宋祤华介绍,目前,呼市城环公司对于签署协议的餐饮单位每天进行两次清理工作,一天收5吨到10吨餐厨垃圾。与之前预测的数据相差很大。

  谈到部分餐饮单位不配合的原因,宋祤华说,主要还是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大部分餐饮单位对《通告》态度消极,简单的宣传教育效果不佳,致使收运工作开展极为困难,推进缓慢。同时,免费清理餐厨垃圾可能也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本报记者赵新宇)

[责任编辑 魏莉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舍饲
献血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