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阿拉善右旗:打造"大漠人家"品牌力促农牧民致富梦圆
内蒙古新闻网  15-01-29 11:01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雅布赖地理位置好,基础设施也全,像我们这样经营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转产农牧民,一年下来收入4到5万元是不成问题的。”近日,记者走进阿右旗雅布赖镇采访,谈及过去一年的发展时,经营住宿、餐饮、奇石销售的“大漠人家”牧户巴依尔在言语之间流露出自信。据统计,自2014年雅布赖镇“大漠人家”建成运营以来,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仅餐饮住宿营业额就达40余万元。

  近年来,阿右旗依托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资源和中国双峰驼之乡·阿拉善、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等“金字招牌”,把特色旅游业、沙产业作为全旗发展的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着力打造“大漠人家”特色区域品牌,延长特色产业链条,搭建增收富民载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富民效益的共赢。

  走进位于雅布赖镇的“大漠人家”餐饮住宿服务区,一排排充分体现地方蒙元文化风格的家庭旅馆呈现眼前,前来就餐、购买奇石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2012年以来,阿右旗根据沿路经济和旅游业发展需求,结合中泉子等地区农牧民转移转产工作的推进,选择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景区东南约30公里的雅布赖镇,沿国道307线南侧,捆绑“一事一议”、转移安置、文化民俗旅游开发、农牧区危房改造和“十个全覆盖”等项目资金,实施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的“大漠人家”项目,建成60户“大漠人家”和1.8万平方米的农牧民就业广场,并高标准配套建设了水、电、路、讯、亮化、硬化、排污、供热等工程。

  在抓好雅布赖镇“大漠人家”建设的同时,阿右旗把“大漠人家”作为旗域特色品牌,选择全区“美丽乡村”重点推进嘎查和阿右旗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额肯呼都格嘎查,推广“大漠人家”经营发展模式。“刚开始我们的农牧民顾虑很大,很多群众持怀疑观望态度,害怕投资过大收益不好把家底贴进去。”额肯呼都格嘎查书记吴明瑞说。针对农牧民自有财力较少、缺乏创业意识和就业技能、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实际,阿右旗坚持引导与扶持并重、“输血”与“造血”结合原则,制定了《阿右旗农牧民创业贷款管理办法》,累计向农牧民发放创业贷款1.81亿元,保障农牧民创业资金需求。与此同时,挂牌成立全盟首家农牧民学校,开展旅游、礼仪、管理、烹调等技能培训,并整合农牧、林业、科技、扶贫、就业等培训资源,举办“舌尖上的巴丹吉林”地方特色美食大赛、“大漠厨星”水饺大赛等活动,搭建餐饮从业人员交流学习的平台。还组织“大漠人家”经营户40余人赴额旗和甘肃张掖地区,学习借鉴“胡杨人家”和“农家乐”先进经验。“通过培训,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掌握了相关技能,积极参与“大漠人家”经营,促进了“大漠人家”品牌建设。”巴丹吉林镇党委书记谢方仁这样总结道。

  为使“大漠人家”良性运转,切实发挥品牌效应,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额肯呼都格嘎查“大漠人家”建筑风格突出简洁、朴素、清新、大方的典型农家特征,参与经营的农牧户还积极增加投入扩大经营规模,院落、卫生间和床铺、电视、空调等设施配套齐全。一些经营户还将餐饮住宿同观光农业和劳动体验相结合,设置了果蔬采摘等项目,有效提升了品位、集聚了人气。依托嘎查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大漠人家”在额肯呼都格嘎查成功推广发展,与雅布赖镇“大漠人家”相互促进、各具特色,进一步提升了这一旗域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针对额肯呼都格嘎查农牧民制作的罐装菜市场销售良好、促进农牧民增收效益明显的市场前景,阿右旗积极鼓励经营户根据各自经营理念推出特色菜肴,并融入旗域特色和人文理念,发掘特色优势,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信用担保投资管理中心和“一事一议”项目融资372万元,成立巴丹神泉食业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罐装菜、驼排、驼奶、锁阳猪、锁阳油饼等传统食品、养生食品、蒙餐食品3个系列25种罐装特色食品。目前,8个品种的素菜已完成包装设计等工作,投入生产销售。同时,该旗还依托阿拉腾朝格苏木弯弯圈自涌优质矿泉水资源,生产出570毫升/瓶、360毫升/瓶、4.5升/桶3种包装的矿泉水“大漠神泉”弱碱性高锶矿泉水。

  通过“大漠人家”旗域品牌的建立和运营,阿右旗已初步形成“住牧民家、吃大漠菜、喝神泉水”的特色产业链条,旗域特色进一步凸显,服务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大漠人家”品牌及相关产业也已成为阿右旗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2014年,阿右旗还通过财政补贴购车资金等方式,扶持农牧民组建200辆沙漠旅游车队,发展民俗商品制作销售、骆驼骑乘体验等第三产业,并着力建设专营奇石、驼绒系列产品和银碗、手镯等蒙古族特色用品、饰品的旅游文化一条街,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每年7至10月沙漠旅游黄金季节,仅骆驼骑乘体验一项,相关从业人员月收入即可突破万元。(记者 聂涛 通讯员 王晓春)

[责任编辑 李珍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舍饲
献血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