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弘扬创新 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新闻网  15-01-30 14:57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弘扬创新 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 “总书记考察这一年”专题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王晓飞

  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全区尽责圆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辽首届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自驾游活动、奈曼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科尔沁区首届农牧民文化艺术节、中国·通辽马文化旅游季、2014首届中国·科尔沁美食文化节……2014年,我市一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精彩纷呈。

  与此同时,乌力格尔、蒙古族服装服饰、版画等12个专题博物馆,那达慕文化园、图书馆、科技馆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启动建设。

  一年来,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守好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的要求,加强文化建设。市委四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抓好文化站、图书室、互联网村村通、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市依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文化旅游名城两个抓手,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推动我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构筑了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力量

  37年来,义务清运垃圾上万吨,走路五万多公里,相当于在长征路上走了两个来回,光铁皮的垃圾车就推坏6辆……这些点点滴滴,呈现了老兵任明德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境界。

  每天清晨,科尔沁区明珠社区老旧平房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扛着扫帚走出家门。“哗啦”、“哗啦”的扫帚声准时响起在400多米长的小路上。

  自1977年10月任明德离休回到家乡后,清扫社区街道,已经干了37年。他还一直十分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每年都到各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荣获了科尔沁区首届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4年,市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任明德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迅速掀起了向任明德学习的热潮。

  任明德、林发、蒋青春……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正能量,这股能量汇聚成一个磁场,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来,共同守护通辽人的精神家园。

  4月份以“自由”为主题,开展清明节扫墓瞻仰、缅怀革命烈士等活动。6月份以“关爱”为主题,开展了“尽责圆梦”系列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观……我市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月宣传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个通辽人的生活里。并在全市上下开展了“道德模范”“美德少年”“优秀志愿者”等评选表彰活动,以榜样为力量,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个一百”将“尽责圆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向高潮——主城区建设100个社区图书阅览室、100个党报阅报栏、100个图书零售摊点,以媒体、出租车、公交车、城区主干道、社区、农村牧区院墙等为载体,把“24字”核心价值观烙印在每个市民的心中。

  我市创新方式,开辟出利用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鼓励引导社会各界领办、创建“正能量工作室”,目前全市已建立65个“正能量工作室”;积极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合作,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地、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员队伍,并开展“百人千场”普及宣讲等实践活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离不开志愿者的功劳。一年时间,全市志愿者队伍由200支扩大到400支,由不足10万人扩充到15万人,注册志愿者接近11万人。

  讲秩序、重礼仪,有公德、守诚信,志愿行、齐帮忙……如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在科尔沁草原,正焕发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守住科尔沁记忆

  宏大的历史背景,隽永的科尔沁文化,凄美的爱情故事,完美的舞台效果,精湛的舞蹈表演……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大型民族舞剧《天上的风》。

  去年7月27日,由通辽市民族歌舞团创排的大型民族舞剧《天上的风》首演当日就反响强烈。演出过程中,伴随着或凄凉、或欢快的音乐节拍,舞剧中的情景让不少观众为之动容。观众刘丽敏告诉记者,她是流着眼泪看完了这场歌舞剧,“这部舞剧让我了解了别样的科尔沁,生活在这片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我感到非常自豪!”导演陈二勇告诉记者,他还将带着舞剧演出团队进北京,到全国各地进行巡演。

  《天上的风》这部舞剧以通辽独具特色的安代文化为主线,成为科尔沁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力作代表之一。2014年,我市积极推动民族艺术精品创作,重点扶持原创性作品和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着力打造出一批代表科尔沁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舞蹈、歌曲等文化艺术精品。2014年,全市艺术创作人员共创作歌曲50余首,舞蹈30余件;出版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集《岁月足音》、编辑整理出版了《吴云龙四胡曲110首》;创作了适合在旅游景区驻场演出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民俗风情的节(剧)目8台,为重点旅游景点、文化名人、古迹遗址创作经典传奇故事10余篇,促进了文化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在第六届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上,10件作品获创作奖、14人获表演奖,获奖数量全区第一;在自治区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中,舞蹈《科尔沁姑娘》,歌曲《守望相助》,图书《库伦历史文化研究》《瞩目地平线上的背影》获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

  2014年7月19日,通辽首届500公里科尔沁文化旅游景观大道自驾游活动在库伦旗银沙湾景区启动。当天,来自北京、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旅游爱好者组成车队,从银沙湾出发,沿着500公里科尔沁文化旅游景观大道,一路向北,途经科左后旗大青沟,科区科尔沁博物馆,开发区哈萨尔圣地,科左中旗的孝庄园旅游区、珠日河草原,扎鲁特旗的山地草原,最终到达霍林郭勒市的观音山和可汗山。旅游爱好者在欣赏沿途美丽风景的同时,感受了悠久又神奇的科尔沁民俗与文化。

  2014年,我市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全市文化旅游等各项工作,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要求,以“一轴三区两翼”为总体布局,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具有科尔沁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紧紧抓住创建文化旅游名城的政策机遇,重点打造以304国道为轴心,集城市景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实景体验为一体的500公里科尔沁文化旅游景观大道。通过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商品研发、制作和交易,开展草原文化、特色文化、宗教文化体验游,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去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4.9%。

  一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对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的嘱托,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守好科尔沁草原上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搜集整理反映科尔沁文化特色的民间绝活,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日益加强,传承弘扬科尔沁文化效果显著。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民间手工艺创作,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经济效益,将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推向市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的就是给后人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我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2项,国家级11项,自治区级35项。现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3人,国家级10人,自治区级39人,市级94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文化惠民构筑精神家园

  一走进科尔沁区红星街道大草房村,一幢气派的文化活动中心矗立在村口。进入大楼后,在这个村级文化建设示范点的文体活动室,记者看到了与城市里同样的场景,几位老人围坐在棋桌旁下棋,一些中青年人在打乒乓球和台球;在图书室,几位村民正在阅读关于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籍……

  大草房村村民徐永峰在活动室刚参加完街道举办的扑克比赛后,又径直来到台球室,和同村村民艾中华打上了台球。徐永峰对记者说:“以前没事时人们都习惯几个人一起喝酒或打麻将,自从村里建起这个活动室,我们就都来这儿活动了。”

  结合我市开展的“三推进一促进”活动,科区红星街道办事处历时一个月,组织了全街道冬季室内运动会,全街道15个村居、上千名群众都积极参与,进一步丰富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草房村只是科区精心打造15分钟便民文化服务圈的一个代表。科区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模式,完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被确定为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

  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成效也体现在基层。

  我市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优质文化资源流向农村和社区,将丰富的文化因子传递到城乡每一个角落。

  2014年,我市认真实施“十个全覆盖”文化室建设工程,700个嘎查村文化室设备配置均已完成;结合幸福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9个,示范性文化室、文化广场各105个;全年扶持组建100个小型剧团(其中50个村剧团,50个社区剧团),逐步实现村村都有小型剧团(演出队),充分发挥其服务农牧民,占领农村牧区文化主阵地,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文明新风的作用。

  结合文化旅游名城创建活动的开展,市文化系统每月在主城区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演出;开展“百团万场”下基层演出活动,完成演出4500余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每年看2场演出……

  市图书馆建成了“中国盲文图书馆”——内蒙古通辽市支馆,为有视力障碍的朋友提供文化服务,填补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空白……

  科左后旗新组建民间剧团105个……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筑起了通辽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张睿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舍饲
献血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