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票额增长48%
2月8日8时15分,记者来到包头站。一大早,来自青岛的旅客郭建萍就赶到了包头站,他要坐K712次列车到青岛。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早在一个月前我就安排好了出行计划,由于年年单位加班我无法回家,今年总算有机会探亲。更让我惊喜的是,互联网订票也如此轻松,真是便捷。”随后,他在自动取票机上只用了27秒就拿到了回家的卧铺车票。
“今年的春运售票方式最大的不同是自2014年12月7日起执行提前60天发售互联网、电话订票,窗口及代售点提前58天发售,售票时间的延长对于旅客的出行选择空间实现了最大化。”包头站党委书记田书平说。为了最大化满足旅客出行,包头站每日有动车票额8672张,其他车次18000余张,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余张,48%的票额增长,有效地缓解了呼、包、集间的客运压力,增大了旅客运输能力。
预计节后返程客流高度叠加
节前平稳、节后集中是2015年春运明显特点。“2015年春运节后客流将比较集中,重点车次是去往东部盟市的赤峰、通辽、乌兰浩特以及东北方向的长春、沈阳、哈尔滨的列车,同时北京、天津、杭州、南昌等方向的客流也比较集中,客流高峰将从2月24日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15日以后。我建议有出行需求的旅客提前安排出行计划,以免耽误行程。”黄新玲介绍。
春节过后,探亲流、学生流、返乡流、旅游流将相互叠加在一起,会迎来客流的几次高峰期。由于今年开学时间恰逢元宵佳节前,从大年初六开始到元宵节,学生流、旅游流和务工人员返程流将高度叠加,会造成客流集中的状况。
K691次列车4节硬座车厢无人
为了体验今年呼和浩特发往西部地区的车票好不好买、舒不舒心,2月5日晚,记者从网上购买了呼和浩特开往东胜西的K691次硬座客票。购票时记者发现,从呼和浩特到东胜西有6趟客车,每趟客车均能买上第二天的客票并且有座位,部分客车还能买上卧铺票。2月6日9时30分,记者检票登上了K691次列车14号车厢,上车时记者没有感觉到拥挤。记者是2号硬座,紧挨着15号车厢,发现15号车厢一个人也没有。9时34分,列车缓缓地驶出了呼和浩特站,这时14号车厢的乘务员问15号车厢的乘务员是不是15号车厢一个人也没有。对方回答说不仅15号车厢没人,16、17、18号车厢也没有乘客。
记者对面的乘客是一位妇女,领着两个孩子。闲聊中,她告诉记者,她来自四川达州,以前回家乘坐1718次列车,到达州要41个小时。K691次列车是今年新加的,到达州仅需要21个小时。在这位妇女的座位下面有一个马扎,这位妇女解释说,以前回家因为人多,连个站的地方也没有。今年回家她以为列车还像以前那么挤,为了省钱,她给女儿买的是一张半价票,儿子因为只有5岁不需要购票,人多座少所以她拿了一个马扎。但是上车后她发现人并不多,所以马扎就不用了。13时10分,列车准点到达东胜西站。
“北方新报号”格外亮丽
2015年春运开始近一周以来,记者每天都能在站台上看到呼和浩特铁路局冠名列车的身影。其中从呼和浩特东发往临河和银川的“北方新报号”格外抢眼,它承担了今年春运西部地区客流运送的重要任务。
“终于见到人们所说的‘北方新报号’了,这道风景太亮丽了。”2月7日上午,在包头站的站台上,呼和浩特铁路局开行的呼和浩特至临河的K7909次列车备受旅客欢迎。一年没回家的旅客魏女士看着红色车身的北方新报号的标识很新奇。K7909次列车整个车厢外贴上了北方新报社冠名的字样,白色的标识和红色的车身形成了鲜明反差,一眼就能被人发现。记者还看到,很多旅客都争相与列车合影留念。
去年,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各铁路局列车冠名权放开,各种“冠名号”列车开始在火车站扎堆出现,成了2015年春运的新风景。“北方新报号”是贯彻落实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和谐发展精神的一项举措,也是北方新报社创新改革思路、横向整合行业与市场资源的一次大胆尝试。(记者 张国文 高志华)
【延伸阅读】
家属座谈亲情浓
“铁路这些年变化挺大,职工生活不断改善,作为家属,我会认真做好家庭后勤工作。”“我丈夫性格内向,工作中有烦心事,总是闷在心里,希望你们多开导他。”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站的铁路家属在座谈会上纷纷发言。为切实发挥职工家属协管作用,吹好“枕边风”,做细做实工作,更好地投入到春运“五好”服务中,2月5日,包头站组织铁路家属召开座谈会,第一批邀请了15名职工家属,从普通大众的角度,给车站提意见、提建议,发挥职工家属正能量作用。
座谈会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进行,车间主任、支部书记分别从安全、生产、生活、优质服务等方面向与会家属简单介绍铁路的基本情况,在感谢家属们多年对车站工作支持的基础上,希望她们继续当好工作、生活中的“贤内助”,本着对家庭负责、对车站建设负责的态度,实现小家与大家和谐发展,确保春运期间各项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