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自己一份力
2月3日,本报对黄合少镇后夭子村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渴望度过一个欢乐、祥和、温暖的春节一事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当日,80多岁的张景樵老人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热心地询问了村里老人的具体情况。“贵报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办得很好,让很多贫困家庭得到了帮助。今年,我会继续参与贵报的活动,希望你们为他们购买一些年货,让这些老人欢欢喜喜过个年!”张景樵老人在电话中说道,之后把400元送到记者手中。十几年来,每当《北方新报》向社会发出爱心捐助的报道后,都会吸引张景樵老人关注的目光,她会以各种方式表达爱心。算上今年,张景樵老人已经是第9次参加本报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活动了。
和张景樵老人一样,热心读者王女士也在活动前期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并将500元的爱心捐款交到记者手中。“看到《北方新报》举办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活动后,我想尽一份力,为后夭子村的老人们置办一些年货,让他们热热闹闹过个年。考虑到此次活动意义大,我想带着孩子参加,希望她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培养爱心,今后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王女士说。加入此次活动的还有市民赵女士,她们一家为老人们购买了慰问品。
不再为洗衣发愁
蒸糕面、擦玻璃,2月8日一大早,张金奎、郝果叶夫妇就开始忙里忙外,这个小家已经充满了过年的氛围。“老伴儿,你快去把院落扫一扫,一会儿人家就来了。”“好嘞,你和二闺女把柜子上收拾一下,看着显得乱。”82岁的张金奎操起扫帚打扫起院落来,他隔着门向屋里的老伴儿郝果叶喊道。
郝果叶育有5个孩子,2个儿子和3个女儿。9年前,老两口的两个儿子因意外相继去世。每到逢年过节,看到别人家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场面,老两口就暗自垂泪。
当听说本报及爱心人士要入户送年货时,老两口特意在前一天就把邻村的两个闺女叫回家帮忙收拾家。
“你们来啦,快进家,快进家。”“路上不好走,辛苦啦。”当日上午,看见特意来送年货的爱心人士到访,老两口热情地把大家让进屋里。伴随着隆隆的洗衣机声,记者看到滚筒里正转动着床单和被罩。“这是从邻居家借来的洗衣机,洗洗家里的床单和被褥。”郝果叶说,之前家里的衣服和床单都是她自己手洗,后来腰病发作不能弯腰,就借别人家的洗衣机冼。
为了能让村里的老人过个欢乐年,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本报发起的爱心活动,为4户孤寡和五保老人送上单桶洗衣机,其中就有张金奎、郝果叶夫妇家的。“这些老人出行不便,让我们的爱心陪伴他们快乐过年。”该公司内蒙古产品管理中心经理马文佳说道。
“想不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用上洗衣机,这回洗衣服可不用发愁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郝果叶高兴地合不拢嘴。打开洗衣机的外包装,郝果叶和张金奎就像是得到了一件心爱宝贝,左看看又摸摸。本报工作人员现场给老两口详细讲解了使用方法。
严寒中搬运两吨物资
2月7日,活动举办前一天,记者来到新城区东库街金牛粮油市场,春华水务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本次活动赞助的米、面、油在这里提货,准备拉货的呼和浩特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的货车也在市场院内就绪。
80袋20斤的大米、80袋20斤的白面、80瓶5升的食用油分散在不同的库房。搬运工、粮油店老板、本报记者和实习生、货车司机齐上阵,将这些米面油依次抬到货车车斗里,摆放整齐。
在搬运现场,搬运工师傅脖上压了两大袋面,弓腰走到车斗前,将物品斜卸入车斗,记者站在车斗上接应,将一袋袋面摆放整齐。记者还同实习生手提肩扛,将米面油一件件装入车中……1个小时后,货车车斗已被填满。由于当日气温下降并刮起大风,记者和实习生们在搬运的过程中脸颊、双手冻得麻木通红。物资全部上车后,记者进行了清点,之后,货车司机跳上车斗,用苫布将物资盖好,并用麻绳套在车钩上,将近两吨的物资捆绑得严严实实,等着第二天出发。
爱心人士和记者一起为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送年货、贴春联、挂灯笼,大家的爱心举动让老人们不再孤单。
小志愿者成亮点
来自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小学六年级4班的李盈萱、文雨萱、卢姗,与师大附小的李奕林、电力小学的沙如那在现场成为好朋友。这几个小姑娘积极布置会场、还为老人带来礼物、陪伴老人聊天,成为现场别具特色的小志愿者团队。
货车停到会场后,多位志愿者见状,都主动协助记者卸货,将物资搬运到会场台阶处。一件3袋装的白面总重量在60斤左右,成年人搬运都觉得吃力,几个稚嫩的小志愿者们一拥而上,两人一组,“嘿哟嘿哟”地将面搬走。“阿姨,还有吗?我们还有力气,还能帮忙。”李奕林看着记者认真地说。记者看到,她的小手被重物勒得通红,却不以为然。
挂面20包、牛奶4箱……李盈萱等3名小志愿者拿出平时攒的零用钱,为后夭子村的几位老人买了礼物,并在入户时送到了老人们手中。“老爷爷,牛奶可以补钙,喝了腿脚能壮实一点……”“我们从超市买了挂面,您一个人在家饿了可以下点面吃……”李盈萱和4名小志愿者围在入户采访的4户老人身边,七嘴八舌,和老人们聊天,破旧、暗淡的屋中顿时增添了不少生气,老人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我女儿在参加学校的‘暖冬行动’中,经常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为村里的老人们献上一份爱心的同时,也能有一些公益概念。”爱心人士赵女士认为,参加此次活动很有教育意义。
特殊的全家福
过了年就90岁的杨锁锁一大早就站在院门口向外张望,他无儿无女,自从老伴儿过世后,这个小家越发显得寂寞。在听说当天会有人到家来向他表达新春祝福时,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大早就起床,生起了火炉,把家里烤得暖和和的。
“大爷,大爷,我们来看你了。”“提前给您拜年,祝您身体健康,新春快乐。”一进门,暖暖的问候声就溢满了小屋。由于耳背,每个人说什么,杨锁锁根本听不清,只能看着每个人的唇形努力地分辨着说话的内容。
虽然听不清,但是他从每张灿烂的笑脸上读出了浓浓的关爱。由于家里没有一张照片,爱心小使者们凑到了杨锁锁的跟前说:“我们要和爷爷一起拍张全家福,我们就是他的家人。”这样的话让在场的人们都红了眼眶。“来,爷爷,像我一样笑一个。”咔察咔察,镜头下,一张张洋溢着喜庆的笑脸被定格。
也许是看到这么多的爱心涌过来,杨锁锁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双粗糙皲裂的双手不停地颤抖着,两次落泪感谢好心人。
大家临走时,腿脚不利索的杨锁锁执意送大家出了院子。车开出很远后,大家看到杨锁锁站在小屋前,伸出右手挥动着。
年货爱心榜
《北方新报》携手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送来的年货非常丰富。
最具综合性年货——米面油大组合。“可以包饺子、炸果子,米面油拎在手里沉甸甸的,看着也踏实,有了这些年货,我们过年就不愁啦。”村民秦金小说。
最佳解闷年货——收音机。“想听啥就调着听啥,有了这台收音机,今后我一个人放羊就不闷了,得劲儿。”村民赵永宽说。
最洋气的年货——有机马铃薯礼盒。“种了一辈子土豆,咱还是第一次品尝这洋玩意儿,回头我们也想跟着种这品种的土豆,不知道在哪能报上名。”村民赵林钱说。
最清爽的年货——单桶洗衣机。“摁钮一按,洗衣机就转动起来,老两口洗个衣服不用再到邻居家借洗衣机了。”村民郝果叶说。
最贴心的年货——义诊。“免费看病还拿药,大夫都可耐心了,把我给感动的,这年货真是送到咱庄户人心坎上了。”村民李久明说。
最接地气的年货——唱大戏。“大戏送到咱家门口,看着舞台上唱唱跳跳,那还不乐呵?”村民郭改桃说。
年货特别奖——补钙利器牛奶,暖胃速食挂面。“老爷爷,这些牛奶和挂面是我们拿着零用钱买的,牛奶补钙,喝了对骨头好,你饿了可以煮挂面吃。”小志愿者李盈萱说。
年货大礼包——面包、豆浆粉、糖果。“剥开一块糖,吃在嘴里甜在心上,包装纸花花绿绿的,过年的时候摆在盘里可好看啦。”村民赵连连说。
最具年味儿奖——春联、福字和窗花。“这窗花描得可真细,贴在窗户上一下子不一样了,喜气洋洋,我都好几年没买过窗花了,咋不高兴呢?”村民杨锁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