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从机关和村级两个层面制定完善了54项工作制度,制定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办事程序,推行了服务承诺,实施了责任追究,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
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乌兰哈达乡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抓富山小米、温都河蔬菜、双山堡沙地大葱的基地扩张、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带动提升其他特色产业的培育。集中抓好合作社的运营管理,全乡合作组织已经达到20个,有7个合作社进入实质运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民生种养合作社晋升旗级示范社行列。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乌兰哈达乡把公路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新建水泥路27公里,在全旗乡镇中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了乌兰哈达卫生院医疗综合楼,满足了周边群众目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就医需求;实施旱改水、河道治理、高压线路改造等项目,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启动运营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建立了治安防范、党员管理、法治乡村、政府机关、民兵应急五大飞信平台,使政策宣传、上传下达、学习教育等更加方便快捷;推行了以便民服务卡为中心的全程服务代理制,形成了“三位一体”社会管理模式。
着力打造法治乡村。成立了法治乡村议事协调机构和大调处化解组织。建成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群众文体活动中心、视频信访接待室、人民调解庭、村级警务室“五位一体”综治维稳平台。综合推进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阵地、法治示范村和法治示范校建设。
着力创建文明乡村。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改造建成了乡镇规模较高的群众文体活动中心,集文化演出、体育赛事、产品展览、文化宣传功能于一体,为建设文化体育之乡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文明乡村建设的开展。
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了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的乡村干部联合办公制度,以包片工作队为主体,每周深入各村开展一次联合办公,帮助各村理清思路、制定规划、化解矛盾,体察民情民意,开展便民服务,推动重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