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烟花易冷 情怀缱绻
 

  原标题:烟花易冷 情怀缱绻

  雪花绽放的清香还未散尽,立春似乎嫌春节走得太慢,耐不住性子捷足先至。咬一口酥脆香甜的春饼,又一个生机勃勃的农历羊年就姗姗而来了。

  除夕除尘送灶,清明插柳戴柳,端午悬艾蒲饮雄黄,重阳节佩插茱萸,我们的传统佳节有着丰富多彩的礼俗、博大精深的内涵,更不缺乏生动神奇的浪漫元素。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尊老爱幼、爱国忧民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承载着的中国人的亲情、乡情、爱国情、民族情,完全能穿越时空,与现代人文精神隔空对话,历久弥新。

  掐指算算,如今国人的节日可真多。除了传统的春节、端午、中秋,还舶来了几个洋节日,人造了几个购物节,消费主义和外来文化对古老节日形成了一定冲击。令人欣慰的是,在文化的交流与激荡中,一度落寞的传统佳节正强势回归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春节,变淡的年味儿又浓郁了起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被重新重视起来并大力弘扬。洋节日中国化了,中国节洋气了,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甚至老外也来凑热闹,中国元素在众多异域国家的节庆活动中熠熠闪光。

  这恰恰佐证了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大智慧。全球化浪潮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身处其间,更激发了我们回归传统的迫切渴望,转而在自身的历史和民俗中寻找民族的文化自信。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来说,即便活在当下,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令人应接不暇,我们也需要一个联结情感的纽带,一种获得价值认同的方式,一条记得住乡愁的文化血脉。这便是为什么没有哪个节日能像春节一样,如此强烈地唤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回家团圆的渴望。

  而承续显然并不是目的,创新性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才是一代人的共同使命。烟花易冷,节日的家国情怀缱绻不绝。培育文化自信,传承节日传统,重要的是领会精神。不妨就从眼前的春节做起吧。过个低碳健康的大年,理性消费,绿色拜年,少群发短信聊微信,多与亲友团聚沟通,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倡导给孩子有意义的压岁礼……当传统融合现代,淳厚遇上清新,我们的节日定然越过越美好。(江宏)

[责任编辑 李珍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铁路“快闪”迎春运
送福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