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饺子(资料图)
为了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在中国北方,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民俗专家介绍说,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必不可少的美味。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饺子是一种以面皮包馅、形如半月或元宝形的面食。饺子是中国北方的典型民俗食品,人们认为“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在中国起源很早,它可能是从馄饨食品中分化出来的节日食品,半月形的馄饨大约就是后世饺子的前身。馄饨是中国古代冬至年节的节令食品,正月初一作为岁首后,冬至的节令食品也就迁移过来,作为岁首的应时食品。
饺子最早出现的时代,大约是南北朝时期。现今通过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唐朝已经享用饺子美食,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就发现了饺子实物。饺子在元明时代称为“扁食”,清代称为“饽饽”,除夕包水饺,称为“煮饽饽”。
王来华表示,饺子成为北方大年的标志食品,一方面因为饺子本身的美味,在生活并不富裕的传统社会,普通人平日难得吃上一顿白面大馅的饺子,所以过年饺子被认为是最好的食品。
更重要的原因是,饺子具有文化象征意义,饺子是时间变化的象征物,在民俗观念中,新旧年度的时间交替在午夜子时,在除夕与新年交替之际,全家吃饺子以应“更岁交子”时间,表示辞旧迎新,又因为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有“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象征意义。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烂”了,应该说“挣”了,“涨”了。
此外,为了图吉利和喜庆,人们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往里放些东西,如红枣,寓意早生贵子或早日发财;有的放入栗子,寓意大吉大利;还有的放入硬币,谁吃到了,预示谁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