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父辈们牧驼是骑着骆驼找骆驼;80年代,是骑着摩托放骆驼;现在,坐在家里,我就把骆驼放了。”得益于阿左旗家畜改良站驼群GPS项圈推广项目,巴彦浩特镇居民罗图门扎雅成了最时髦的牧驼人。
罗图门扎雅家世代养驼,对骆驼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2011年,罗图门扎雅从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退休后,成了一个真正完全的牧驼人。牧驼是件很累人的事,驼群觅食一走就是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常常让上了年纪的罗图门扎雅力不从心。阿左旗家畜改良站推广驼群GPS项圈项目后,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罗图门扎雅为他家的骆驼佩戴了项圈。
2月3日,走进罗图门扎雅家,他迫不及待地从一个小皮袋子里取出他的“放驼神器”:一个黑色长方形盒子。“我在驼群里安了2台GPS,1个头驼戴着,小公驼群里挑一峰骆驼再戴1个,这就覆盖了2个驼群,方便定位了。”他打开平板电脑向记者介绍,“你看,这就是中午11点网络平台发来的定位信息,我的骆驼在这个位置。GPS每6小时发布1次信息,骆驼是在井上还是没上井,是在山坡上还是在山沟里,都一目了然。”
罗图门扎雅告诉记者,除了定位驼群方位,GPS项圈还可以设定驼群可移动范围,形成电子围栏,防止驼群进入他人草场或公路等危险地区觅食。同时,GPS项圈还增设了移动速度监测,通过驼群移动速度判断驼群是否安全或被盗。
据阿左旗家畜改良站负责人乌尼孟和介绍,驼群GPS项圈项目是近年来站里重点推广的项目,现在配备了十几台,分到了8户人家,下一步还将协调“12349”等多家服务平台为牧民提供反馈信息,争取更大范围的网络、信号覆盖。(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闫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