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春运,28亿人次的中国乡愁
 

  春运,已经成为观照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回家过年,是此时此刻最为浓烈的乡愁

  即将到来的春节,是一个属于妈妈的节日。

  中国城乡的每一扇门后面,几乎都有一位妈妈,要么掰着手指计算着游子归期,要么忍着膝关节的酸痛奔走采购各色年货,她已经等了一年甚至数年,盼着远方的孩子回家。如果是农村,她的身边多半还会有一个甚至几个孙儿孙女,而那对年轻父母,正在孩子成长的记忆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而在另一头,她在异乡的孩子也牵肠挂肚,一种叫作“想家”的蚀骨相思,也堆积了整整一年甚至数年。想家的人群太过汹涌,每年让12306这个火车购票网站随时都可能处在崩溃边缘。

  交通部门不无忧心地告诉我们,2015年的春运将超过28亿人次(不含公交和出租车),比去年又增加了约1亿人次。数字年年都变,不变的,是自从2006年春运人次突破20亿后,年年“空前”。28亿人次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超过全球1/3的人口,在短短40天内集体迁移——这是足以移山倒海的一场浩浩荡荡的人口大迁移。

  在中国的春天,水陆空的交通工具,不管从哪里出发,往往都指向一个目标:家。回家过年,是此时此刻最为浓烈的乡愁。

  故乡有爹娘,有亲朋,更有让人魂牵梦绕的孩子。不计其数的中国孩子,在向祖辈提问,“爸爸妈妈去哪儿了”。亲情,是他们心中最为强烈的渴望。

  中国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团圆。为了团圆,中国春运之隆重、之艰辛、之惊天动地,远超当今人类任何一次集体活动。回家,简简单单两个字,就这么温暖了古今中外、牵动着芸芸众生。

  中国式春运,足以成为让全球任何国家交通部长头疼的难题。然而,春运所意味着的社会流动,仍然是中国社会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进步。自由的“候鸟”们在城乡间任意穿梭,他们是无数来自田野的中国工人,是用读书改变命运的莘莘学子,是追逐梦想的城市上班族。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倔强地打拼,他们搅动了曾经沉寂的大地,市场活了、文化活了,人流汹涌、物流汹涌、信息流汹涌。因为“他们”,中国经济奇迹般腾飞,有了和世界对话的底气;因为“他们”,中国变了,家乡变了,他们自己更脱胎换骨,一解土地对农民的数千年束缚,汇入现代产业的洪流。

  春运,是观照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发展的进程以及种种困境。

  如果农村更加繁荣、农业更加高效;如果城镇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中,稳定就业有更多保障,农民工的“市民梦”有更多支撑;如果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不再悬殊……那么,28亿人次背后的春运难题,就有了从根本上破解的钥匙。

  相信不远的未来,春运数字将摆脱“空前”,更多家庭不再颓其一角。事实上,就春运而言,变化已经出现。很多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已经会用手机娴熟地上网购票;绿皮车渐成历史,买得起动车、高铁票的打工者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办在家门口,有的地方青壮年离家打工意愿在下降,沿海一些大企业不得不开着浩荡大巴送工人返乡,并恳请他们坐企业的车回到工厂;不少城市义务教育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开放,留守娃娃可以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城市生活,一起在春节回乡看望爷爷奶奶。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致词中,也特意寄语“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群众”,承诺让他们“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拥有28亿人次的同行者,在春天里进发。乡愁写进了妈妈新添的皱纹,写进了执政党的治国方略,写进了每一盏灯光下的家国梦……(李泓冰)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铁路“快闪”迎春运
送福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