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不只是盖新房
新农村“新”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少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却变了味。
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狭隘地理解为新住宅,只盯村容建设,不惜重金打造农民豪宅,大做面子工程。新房新路新景观,确实漂亮,但看的功用大于实用,缺少人气。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靠着出租土地和征拆款过着“3个月种田,3个月过年,3个月耍钱,3个月游闲”的闲人日子。
眼下,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上大多已经基本完备,农村之所以留不住人,根本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仅局限于“物”的更新换代,而忽略了“人”的基本要求。犹如对一个人健康的判定标准必须有骨有肉有精神一样,新农村建设中,物就是骨头,肉就是人,而精神则是扎根本土的传统文化。离开骨头支撑,身体就成了一堆烂肉,更不用谈精神;离开肉的充实,皮包骨之下,则营养难续,也难见生机。只有骨肉俱佳、齐头并进,才能养足精神。所以,“人的新农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有“人的新农村”与“物的新农村”同步推进,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不跑偏,不变味。(佳丽)
对350个村进行了改造整治,解决了239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危房16838户,硬化街巷375公里,完成32720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建成281个标准化卫生室,2.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这一组组数据表明,呼和浩特市推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步实践都扎实有力。这项惠农工程,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大变模样,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村民表演舞蹈《欢聚一堂》。
赛罕区根堡村的新幼儿园。
舍必崖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