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房里安度晚年
时间:16日下午
地点:谢家营子村
天气:晴
崔井玉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五保户老人,他没有成过家,没有子女,在村子里住着两间土房,这也是他唯一的财产,每月的生活费只有为数不多的补贴。如果让这样的一位老人凭自己的能力盖起一座砖瓦房,改善居住条件,是不可能的。
下午4时多,记者在张立军和李明杰的陪同下,等候在崔井玉老人家的屋外。老人的家是新建成的3小间砖房,红色的彩钢瓦和白色的瓷砖贴面墙结合在一起,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好看。老人出门没在家,李明杰主任说:“老爷子走不远,最多也就是在附近走走,一会儿就能回来。”
记者隔着宽大的塑钢窗向屋里张望,看到屋子里简单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一铺小炕,一套行李;屋外窗户下放着一个木板柜已经破损不堪。屋外十几平方米见方的红砖院墙和黑色大铁门把老人的新居围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家院。
“老爷子回来了!”不多时,李明杰指着不远处一个瘦小的老人说。顺着李明杰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个身高不到1.6米的老人,正背着一大捆玉米秸秆缓慢地走来。老人走到家门口,还没有放下身上的玉米秸秆,就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让大家进屋坐。
进到老人的屋里,记者看到地面也铺上了瓷砖,虽然没有什么家具,但屋子收拾得很干净。“我以为这辈子就要死在那间土房子里了,是危房改造好政策让我从住了50多年的土房子里搬出来,住进了大瓦房。我感到太幸福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73岁的崔井玉老人坐在自家炕上感慨地说。
李明杰告诉记者,老人的房子因为已经不能再住了,村里就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并协调贷款,让老人的亲属帮助,把原来的土房子推倒,重建了这个房子。
结束采访后走出家门,记者问崔井玉老人:“这个柜子怎么搬到外面了?”老人笑呵呵地说:“这柜子都要散架了,放在新房里不好看,我弟弟说要送给我一个新的,我也想让这个年过得有个新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