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5全国两会 > 提案议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委员姜昆:廉政文化创作少点牌子腔、老套子
内蒙古新闻网  15-03-04 17:00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姜昆:廉政文化创作应少点"老套子"

  记者:今年春晚有不少语言类节目跟正风反腐有关,像小品《投其所好》,相声《圈子》、《这不是我的》,作为曲艺界前辈,您怎么评价这些作品?

  姜昆:今年春晚一个很好的苗头,就是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艺术效果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今年这些作品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非常值得肯定,但我感觉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考,希望他们在了解新生活、面对新群体、利用新素材、寻找新内容上更加努力,在作品上多下功夫。

  记者:您怎么看曲艺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姜昆:曲艺是口传心授、面对面的艺术,讲老百姓事、说老百姓话,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责无旁贷。过去,很多传统的价值观,像辨认忠奸善恶等,都是从说书听曲等曲艺活动中得来并通过曲艺传播的。今天的新作品可能就是明天的传统。曲艺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社会伦理道德、精神情操、民族性等,继续给人精神食粮。中国曲艺应该承担起责任。

  曲艺现在遇到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创作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曲艺工作者,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有担当,因为这个舞台将来是他们的,我对他们寄予厚望。

  记者:去年两会您提出希望建立对领导干部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和考试制度,今年您是否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姜昆:去年我提出公务员要补传统文化的课,今年我希望国家为中国的曲艺艺术设立学科。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要发展,需要搭乘高等教育的快车,不能仅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更何况曲艺在弘扬优秀传统、引领社会风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为曲艺设立学科也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想工作。

  记者:随着正风反腐的推进,您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到了哪些积极变化?可否讲几个您看到或听到的小故事?

  姜昆:正风反腐成果有目共睹,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叫好。我先给饭馆转型叫个好。有人说,八项规定出来后,饭馆经营不下去了。但我看到很多饭馆推出便民利民服务,搞家常便饭,让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现在依然是红红火火的。干吗非得弄那么大一包间,规定人均消费多少钱以上才能进屋?

  再比如下基层,我曾经跟人说过,深入基层深入不下去了。为什么?地方上老有领导围着,今天请我吃饭,明天请我吃饭,时间都被他们占去了。现在,领导不陪我们吃饭了,我们吃自助餐,有了更多时间跟群众接触,我特别支持。

  记者:您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哪些建议?您有计划推出关于正风反腐的作品吗?

  姜昆:这些年,我一直在参与安徽省合肥市纪委主办的“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我觉得我们出了很多好作品,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从实践来看,我觉得廉政文化应该好好抓一下作品创作,在“新”字上下功夫,少一点“牌子腔”、“老套子”,多一点精气神。如果不新,似曾相识,那就不能算成功。

  我最近写了一个作品,叫《虎口“瞎”想》,“打虎拍蝇”、纠正“四风”等内容都有反映,在剧场演出时观众也是拍手称快。(记者瞿芃)

[责任编辑 李珍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自制花灯很环保
挑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