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莲代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总支主委、通辽市科尔沁区副区长朱瑞莲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已率先实现良性逆转,但目前仍有亟需治理的2000多万亩“沙地治理缺口”。
“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全市沙地面积4086万亩,现已治理沙地2000多万亩,这几年生态恢复真还不错,”朱瑞莲代表说,科尔沁沙地是全国最大的沙地,仅通辽市就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按照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划定了五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生态重点工程,通辽市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已治理沙地2000多万亩。虽然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良性逆转,可仍有亟需治理的沙地2000多万亩正面临着现实困境。
“为了更好的恢复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通辽市于2014年启动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工程建设。若能加速推进,经过一个回合的治理和改善,几年之内就能使科尔沁沙地生态得到一个大的恢复,也会对整个京津冀地区环境都有很好的改善,但仅靠市、旗县两级财政匹配项目,进度和速度都上不去。”朱瑞莲代表指着文稿中具体数据说道,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工程建设计划2014—2020年7年时间,投资72.8亿元,对全市亟需治理的2000多万亩沙地进行详细规划,实施综合治理,其中:林业生态治理工程1000万亩,草原生态治理工程1000万亩,该项目平均每年需投入资金12亿元。
朱瑞莲说,“通辽市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地方财力较为困难,每年市旗(县市区)两级财政、企业和群众自筹资金仅能够投入6亿元左右,其它资金还需要国家和自治区予以扶持解决。”一面是国家北方战略屏障的生态治理迫在眉睫,一面是捉襟见肘的资金现状,针对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工程的治理瓶颈,朱瑞莲建议:
恳请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纳入国家重大生态战略工程,每年给予3亿元的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和居住条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记者 白建平 实习生 陈立庚)
点击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