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鼓风扬帆又逢春——鄂尔多斯着力推动创新创业记
内蒙古新闻网  15-03-26 20:47 打印本页 来源: 鄂尔多斯日报  
 

  三月,承载着春的希望;三月,放飞创新创业的梦想。

  从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到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创新创业”一直作为关键词引领着、督促着鄂尔多斯人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当现代与传统对接,转型与持续并进,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综合实力稳步增强。我们深知,这是“爱我鄂尔多斯”最厚重的隐喻,这是“鄂尔多斯优秀精神品质”最豪迈的表达。

  “要素创新”集聚势能

  2015年阳春三月,捷报频传。

  在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鄂尔多斯市与全国学会对接活动上,鄂尔多斯市成为中国科协首批4个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之一。

  随之,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首届高科技项目产业化融资与合作对接会举行。会上发布的100多项科技成果在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将推动市高新区高新技术项目落地转化。目前,该园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85个,其中产业化项目36个,创业孵化项目93个,科研机构14个(包括3个院士工作站),平台机构、协会联盟机构17个,信息服务项目25个。成为鄂尔多斯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毋庸置疑,创新发展,已然成为鄂尔多斯发展谱系中的关键坐标。

  当鄂尔多斯从低基数上的高增长转入平稳增长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的重要战略部署,开启了鄂尔多斯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创新要素破题,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潜力、创新活力。有效推进技术管理人才创新,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发展高地,依托创新载体,提升集聚创新和技术要素能力,鄂尔多斯步履铿锵。

  在过去的两年里,鄂尔多斯,这座曾被人简单的称为“煤城”的城市,并没有单纯依赖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而是以前瞻的眼光,大踏步迈向创新的前沿。

  筑巢引凤,从求贤若渴到人才济济,从人才在产业缺位到产业创新依靠人才,鄂尔多斯正在破茧成蝶。

  围绕多元化产业格局,我市深入推进“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全市每年总共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制定了在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1+8”人才政策,率先在全区开展“天骄英才”、“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等高层次人才选拔、认定和表彰活动,形成了“引进一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倍增效应。

  同时,地处西北腹地,区域条件并不占优的鄂尔多斯创新思路“借舱出海”,大力推进与清华大学、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在科技项目孵化、创新团队引入、人才交流、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以及云计算、光伏产业、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新材料、传统能源的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伸等多个领域打出“组合拳”,拳拳得力。

  创新的“短板”,曾是奋进中的鄂尔多斯不愿面对的隐痛。但今天,“短板”已日渐被延伸成为优势。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显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位居全自治区第一位,科技活动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位居全区第二位,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位居全区第三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目前,全市建成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5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院士工作站、10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4年鄂尔多斯科技创新力度再加大,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7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研机构6家,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复审验收。全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超过前3年新增数的总和,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其中国家级1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领域已由主要分布在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现代农牧业等传统优势领域,逐步覆盖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紧跟发展大势,在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等一系列核心要素上积极创新、扎实有为。深化改革全面起步,简政放权加速推进,观念束缚逐步破除,利益格局深度调整,政治经济体制焕发出新活力、集聚起新动力。

  全市在行政审批、工商登记、财税金融、资源配置、农村牧区等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在全区率先公布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2项。并倡议成立了鄂尔多斯企业互助基金会,计划筹集资金20—30亿元,重点帮助企业化解信贷风险。

  扩大开放也是激发创新活力的源头活水。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鄂尔多斯市不断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积极对接首都经济圈,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技术协作,着重抓好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产业、先进技术和资金,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要素良性转移,加强区域合作,在清洁能源供需领域与能源主要消费区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

  这些动作,为鄂尔多斯扣启“创新之门”又增加了重重的力道。

  2014年,鄂尔多斯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无疑,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鄂尔多斯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的强大引擎。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百鸟飞临黄河滩
钢铁中的艺术品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