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赤峰: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
日前,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内蒙古凌志马铃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薯业第一股”,正式挂牌“新三板”。而今,这个拥有7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取得技术专利16项。
凌志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是赤峰市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市粮食产量在大旱之年保持百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215万头只,连续9年居自治区首位;农牧民人均收入8114元。科技在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
在几千公里外的海南,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正在面积达2亩的试验田里紧张地进行大豆繁育的田间管理工作。近几年,该院先后实施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211项,先后培育出赤谷10号、蒙椒4号、草原红牛、乌兰哈达猪等优良农畜品种。院里自主选育和推广的谷子、玉米、番茄等新品种种植面积达360多万亩;自主研发的饲料系列产品达到18个,在赤峰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家畜改良率97.7%。
赤峰市还在全区率先成立了鹿业、肉羊、寒冷地区蔬菜产业等7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166家企业、30家高校和32家科研单位强强联合,形成了“抱团创新”军团。在宁城县大城子镇设施农业园区,农民焦亮家的大棚番茄长势正旺。他算了一笔账,这种汉姆番茄,每斤比普通品种多卖1.5元,一个棚就能多卖2万多元。作为内蒙古寒冷地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赤峰和润农业公司已培育出包括汉姆番茄在内的10多个果蔬品种,每年输出的2.5亿株种苗让5万农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这几天,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十间房村十分热闹,旗里的科技特派员王文革正在讲授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技术,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如今,全市720多名科技特派员和2700多名农牧技术推广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科技兴农的引领者,农业科技推广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在去年农博会期间,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及美国、法国等5个国家的1123家参展商,展示农牧业前沿成果4500多个,现场完成交易额2.5亿元。(记者 徐永升 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