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文明祭扫,生态安葬”倡议书
 

  “文明祭扫,生态安葬”倡议书

  全区各族各界群众:

  又是春风送暖,又逢清明时节。值此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要求,营造“文明祭扫,生态安葬”的良好氛围,确保全区各族人民度过一个健康、文明、绿色、平安的清明节,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祭扫新理念。大力提倡通过集体公祭、家庭追思、网络祭扫、时空信箱、鲜花祭奠、踏青遥祭、植树代祭、撰文以祭等文明低碳的现代祭扫方式,追思先人,缅怀逝者。告别祭祀陋习,自觉抵制祭扫活动中的迷信行为和纸钱、冥物等低俗祭祀用品,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凝聚起文明低碳祭扫的社会共识。

  二、优化祭扫新环境。大力倡导厚养薄葬,鼓励群众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选择树葬、花葬、河葬、草坪葬、草原骨灰散撒等生态葬法,不留坟、不建墓。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不在人口密集区域、城镇十字路口、广场、主要公路两侧烧纸,抛撒冥币,告别纸灰飞扬、烟雾缭绕的不文明现象。各地殡葬服务单位要在集中祭扫服务场所推出“鲜花换纸钱”、“时空信箱”、“思念墙”等方式,引导群众环保祭祀,努力营造清洁明净的清明节。

  三、丰富清明新内涵。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摒弃奢侈浪费的丧葬习俗,树立科学的祭祀观念,以肃穆、节约、低碳、健康的方式寄托哀思,理性祭奠、节俭祭奠,给逝者尊严,让先人安息。充分利用现有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烈士纪念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踏青游园、清明诗会等群众性清明节文化活动,积极传播清明优秀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现代清明节生活方式。

  四、消除安全隐患,共度平安清明。强化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定点祭祀和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不在山头、林地、公墓林带内烧纸焚香、燃放鞭炮,防止引发火灾。合理安排祭扫日程和路线,错峰祭扫,安全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遵守治安、交通管理秩序,以免造成人流车流拥堵,发生安全事故,确保祭扫活动高效运转,安全有序。

  全区各族各界朋友们,拥有和谐美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保护大森林、大草原,把内蒙古建成北方生态屏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春风拂煦的清明时节,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共同携起手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以移风易俗、保护环境、倡导新风的实际行动,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2015年3月25日

[责任编辑 李珍 ]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百鸟飞临黄河滩
钢铁中的艺术品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