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排辈是扼杀人才的“软刀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谈到选贤任能时说,“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选拔任用干部,主要看能否胜任岗位需要,而不能只讲年头、论资排辈。在董仲舒看来,有的人属于“小材”,尽管积日累久,也只适合于当“小官”,而有的“贤才”尽管任官时间不长,却不影响他们成为担当大任的人选。
然而,有些地方选拔人才,还存在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不能坚持按照“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为发展配干部”的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不考虑用上来的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只要正常的“混”和“熬”,到了一定时间,自然会有上级考虑和照顾。一些年轻干部无论工作干得再出色,只要没有把你前面的领导熬出去,你就还得继续熬。
应当承认,论资排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年月与经验的正向关系,有其合理之处。事实上,干部选拔任用当然不能无视年龄经历的因素。但是,将论资排辈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或者潜规则,则显然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相违背,与选贤任能的本意相去甚远了。毕竟,选人用人事关国家大计,岂可简单以年月为凭据,看谁熬的年头长就让谁上?
论资排辈犹如一把扼杀人才的“软刀子”,表面看不带血,但比带血的刀子更有杀伤力。多少人才从青丝等成了白发?多少人才被论资排辈而消磨了锐气和斗志?说到底,论资排辈就是一种选人用人的形式主义,会扼杀许多真正的人才,会打击人才的进取心,使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失去工作信心和工作动力。而且,也会导致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论资排辈的做法,会形成错误的用人导向,危害党的形象,危害干部队伍,最终危害的是国家前途。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选好人、用好人,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选拔任用一个干部,应该从岗位需要、干部素质以及结构要求等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人为地将工作上的年限、分工等视为晋升的台阶。
适应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这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人才力量,引导各类人才更好地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促进发展上来的重要保证。用人单位都应该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成就人才,打破旧的条条框框,选拔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肖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