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农民,从身份到职业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培养职业农民”的提法,无疑契合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农民现代化和职业化。

  事实上,相信很多初次听闻“职业农民”这个词的人,第一想法都会是:农民也是职业吗?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我国的农民更多是一个身份符号,而不是一种职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民一直是社会中辛苦耐劳的身份象征,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劳作、日落而息,耕田、播种、收割,年复一年。而职业农民则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而产生的,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掌握更高级的技术,他们熟知现代农业生产中多个环节的业务,能创造优于数倍传统农民的收益,单纯从收入上来讲,职业农民甚至相比其他行业的多数人群还要“高大上”。

  如今,既然想要让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变,有一个问题是避不开的:那就是谁来当农民?事实上,农民这个职业准入门槛是很高的,单就职业技能来说,恐怕也能卡掉大部分人。

  目前,很多人不光自己不愿意当农民,更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当农民,而很多农民的后代也根本不会种地,当不了农民。很多农村的青壮年一年四季基本都在外出打工,把地留给老人或者干脆承包出去。而这,恐怕是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变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也不得不解决的第一个现实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发挥好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作用的同时,更要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尤其是和其他职业的比较效益,让更多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人看到农业经营的效益。当人们觉得农业有奔头,农民这个职业有甜头,自然会乐意投身这个职业,农民职业化之路才能起步顺、走得远。(李振南)

[责任编辑 李珍 ]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百鸟飞临黄河滩
女子探伤组 保铁路行车安全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