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通辽市:以法治建设为引领 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原标题:通辽市:以法治建设为引领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最近,在通辽市政务服务中心,来办事排队的人会不自觉地将眼光停留在广告机上:《普法小先锋》《假钱》《莫让货车变“祸”车》《小强进城务工记》等法治动漫、微电影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普法教育。除此之外,群众还可以在法律援助窗口咨询法律问题,领阅普法宣传画册。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这是通辽市拓宽普法渠道、丰富普法载体的又一创新之举。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通辽市以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目标,以深化“法律六进”活动为主线,以法治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法治创建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实际的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活动。

  大力推进“法律六进”主题活动。积极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坚持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制度。每年组织全市普法骨干培训班和普法考试,900多人参加培训,近5万名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考试。市人大常委会对拟任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依托全市115个基层司法所,充分利用春节、元旦、备耕、集市等有利时机,开展“法律进农村牧区”活动;各中小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校园橱窗、法治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各大中企业在职工日常培训中融入了法治内容,将“法治”融入企业文化,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

  积极拓展普法宣传阵地建设。通辽市依法治市办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大普法”格局建设。与市委组织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联手,开办了“法治大讲堂”节目;与市运管部门联手,聘请出租车司机为“六五”普法义务宣传员;与市邮政部门联手,开展了“普法邮政信使进万家”活动;在市级主流媒体开办了《法律热线》《法制经纬》《维权热线》等栏目,宣传普法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全市唯一专门指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刊物《法治通辽》已出版33期,全方位反映了依法治市进程。

  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法治通辽建设”有奖征文、“六五”优秀法治短信征集、“一旗一品”创建评选等活动,打造特色普法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各单位、部门、行业充分利用各类法治宣传日(周、月),开展法律服务和咨询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六五”普法启动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大型法治宣传咨询活动300多场(次),免费发放书籍、挂历、扑克、宣传单等普法宣传材料100多万份。各级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举办法律知识培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强化公职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力度。在社区、广场、商场等公共活动场所,设立法治宣传橱窗或宣传栏,定期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发挥监狱戒毒场所法治教育基地的特殊作用,3年来,共有90多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的1万多人接受了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教育。

  深入推进基层法律全覆盖工作。推进法律讲堂全覆盖,每年为基层干部、农牧民、社区居民举办法律知识普及课4次以上。积极推进市、旗、镇3级政府建立法律顾问服务团(组),并将法律顾问团工作触角向嘎查村屯延伸,推进“一村一顾问”“一村一律师”制度,全力服务“三农”;推进法律服务全覆盖,各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至少确定一名执业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为弱势群体维权开辟“绿色通道”,打造主城区20分钟、近郊农村半小时、偏远农村牧区1小时的法律援助服务圈。

  不断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各行业、各部门积极依法开展专项治理,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医疗卫生、教育收费等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规范执法活动。市、旗、乡3级政府普遍组建了法律顾问团(组),为各级政府重大项目出具法律意见书、提供咨询建议、参加重大经济项目建设洽谈。以人民调解工作为总抓手,开展全方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调解成功率达98%。全市共建成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56家。深入开展各地区、各行业法治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目前,通辽市共有“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任丽博 高航)

[责任编辑 李珍 ]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精雕细刻
最炫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