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大营子乡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党委的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措施,积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大营子乡经济发展的总体形态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工业滞后。近几年,乡党委、政府坚持“转观念、调结构、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上升到8.6亿元,同比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净增1200元。为了适应新常态、促进经济长足发展,2015年乡党委、政府侧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工业走向园区化。大营子乡有丰富的大理石矿产资源,但在资源利用、产业升级、效益提升方面一直处于薄弱环节,乡党委、政府决定打破瓶颈,借助县政府建立工业园区的契机,成立了大营子乡建设石材工业园区的领导组织,确立了“以园区引企业、聚产业、带发展”的思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一园三区(建材区、异形区、园林区)建设,已规划投入土地800亩。为了整合资源,优胜劣汰,又组织乡内石材矿山企业成立了“林西县石材商会”,入会企业16家,商会已与山东华兴集团达成合作意向,2015年启动石材工业园区一期220亩地的建设项目,乡镇工业的转型将成为推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农牧经济合理布局。大营子乡有13个行政村,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优势各不相同,过去由于推行单一的发展模式,挫伤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速度。2015年乡党委、政府把适应新常态、调整完善好农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即距离县城远坡耕地较多的东荒、宝林、二八地、前地、老君沟等行政村,以发展种草和小区养羊为主;距离县城近、水浇地较多的土庙子、大营子、和平、东升、五一等行政村,以发展大田蔬菜和设施农业为主。借助“一事一议”“精准扶贫”项目,把种养殖结构调整得更趋合理,使其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让地域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
以“十个全覆盖”为动力,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好。2014年大营子乡党委、政府周密部署,认真抓落实,“一事一议”“十个全覆盖”等惠民工程成绩突出,全乡总投入788万元,完成惠民项目22个,道路通了,路灯亮了,自来水入户了,便民服务大厅开业了……赢得了百姓发自内心的赞扬声。在进一步落实好“十个全覆盖”“一事一议”项目的同时,2015年乡党委、政府还要注重把卫生、教育、民政、便民大厅、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项工作做得更深更细,在提质、增效、上档次上下功夫,让民生保障事业更完善、百姓更满意。乡党委、政府向全乡人民庄严承诺:2015年将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作风,更好的方法,在新的起点上,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谱写新篇章。(通讯员 孙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