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跟着大雁去迁徙 呼伦湖畔鸟鸣春
内蒙古新闻网  15-04-16 09:06 打印本页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王君在14日参加全民义务植树劳动时强调
    坚持不懈抓好造林绿化工程
    努力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的亮丽风景线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的亮丽风景线。要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切实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主编手记:这是我国首次以候鸟迁徙跟踪为主题的全国联合性公益活动。日前,本报记者跟随一群关注候鸟迁徙的志愿者和发烧友,一同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诺尔管护站,亲眼目睹了鸟类的北迁。3天里,他们在呼伦湖畔进行了鸟类调查,并在当地开展了宣传活动。至此,这场历时16天,行程4000公里,首次由民间组织主办的迁徙跟踪直播活动在这里立碑结束。
    3月末的呼伦贝尔草原乍暖还寒,冰封了一冬的呼伦湖刚刚解冻,候鸟就迫不及待地从南方归来,栖息呼伦湖畔、栖息在乌兰诺尔。3月30日,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诺尔管护站不仅迎来了候鸟,还迎来了一群自称“鸟人”的志愿者。他们说正跟着大雁“迁徙”。
    “我们是一群关注候鸟迁徙的志愿者和发烧友,通过对迁徙大雁的跟踪来保护候鸟的栖息地和途径地。”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
    原来,这是我国首次以候鸟迁徙跟踪为主题的全国联合性公益活动,自启动之日起便受到广泛的关注。来此之前,这些志愿者们跟随着迁徙的候鸟群一路北上,途径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一路跟拍和记录候鸟的迁徙情况,同时对伤害迁徙鸟类和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和保护。30日下午,他们经过3天的长途跋涉,行进了约2000公里,终于到达西线的目的地——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诺尔管护站。至此,这场历时16天,行程4000公里,首次由民间组织主办的迁徙跟踪直播活动在这里立碑结束。3天里,这支队伍在呼伦湖进行了鸟类调查并在当地开展了宣传活动。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全力推进对呼伦湖的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今年春季开湖以来,呼伦湖水位仍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为鸟类栖息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到呼伦湖栖息的天鹅、雁、鸭、鹭等各种候鸟逐年增多,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随着气温回升,一些鸥类鹭类,包括部分雁鸭类已迁徙至呼伦湖。
    乌兰诺尔派出所所长宋玉明告诉记者,候鸟在自己的工作辖区内栖息,是一件特别令人骄傲的事情,这至少说明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才引得候鸟“青睐”。而为了把这份难得的“青睐”留住,达赉湖公安分局加强候鸟迁徙和繁殖期的安全保护,与保护区管护站联合开展护鸟工作,不分昼夜地进行沿湖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置病鸟伤鸟等情况,最大限度地保护候鸟避免侵害。
    今天,乌兰诺尔正走出冷落的严冬,演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鸟的王国。随着夏天的来临,这片水草丰美的世外桃源,将成为成千上万的鸟儿的天堂。到那时,这里每日都会响起震耳的“鸟鸣曲”,有的婉转动听,有的叫声悠扬,有的散居在苇荡草丛,有的则千百只聚在一起群起群落......但多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鸟,绿色帷幕永远不会打开,充满了神秘感。

[责任编辑 魏莉 ]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人勤春来早 绿化早...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鸟类的天堂
文化墙上的故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