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市2014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出路
内蒙古新闻网  15-04-22 10:11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日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包头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普法办)和包头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了2014年度包头市“十大法治事件”推荐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经过动员部署、宣传发动、推荐提名、初步评选、展播公示、网络投票、专家评选等七个环节,最终评出包头市2014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立法保护赛汗塔拉还绿于民

  2014年,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对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保护条例进行了重新修订,确立了城中草原的维护管理机构,并对一些可能破坏城中草原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禁止。该条例对加大赛汗塔拉城中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完善城中草原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职能,推进包头市依法管理绿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4年,包头市对行政审批事项开展新一轮的精简和调整。目前,市级269项行政审批事项保留43项,取消101项,下放68项,每个项目平均办理时限由改革前的16天压缩到4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大减少了各项审批项目,优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方便了群众和基层。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包头市成为自治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盟市。

  包头市在自治区率先建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013年8月,包头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建立了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市、区、镇、村四级联动的群众工作平台。运行以来,共计研究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隐患3442件,办结3024件,解决各类矛盾2415个。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消除和解决了一大批隐患性、苗头性的矛盾隐患,有力地提升了平安包头、法治包头建设水平,营造了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草原雄鹰”工程

  2013年,达茂旗边防大队实施了“草原雄鹰”文物保护工程,组建了24人组成的“草原雄鹰”马匹、摩托车巡逻队,在边防民警的不懈努力下,文物点被盗的情况明显减少。“草原雄鹰”工程创建了达茂旗文物保护新模式,编织了一张警民共同打击盗墓活动的天罗地网。借助公安边防的强大力量,让每一名民警都成为文物保护员,让每一位牧民都能为文物保护出一份力。

  市公安局全面启动社会面四级巡控警务新机制

  2013年,市公安局全面启动社会面四级巡控警务新机制。全市每天有500余台巡逻车,1800余名民警,1800余名辅警,5万名治安志愿者,深入到大街小巷进行不间断的巡逻防控,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巡控工作新格局,大大提高了社会面治安管控能力,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包头中院联合八家单位签署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合作备忘录

  2014年,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八家单位,首次利用多种媒体,共同对31名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进行公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布,标志着包头市法院系统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的新尝试和新突破。通过全面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在全社会营造了被执行人“一步失信、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

  包头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兴麟、德邦公司系列合同诈骗案四名嫌疑人

  2014年,市人民检察院对内蒙古兴麟、德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涉嫌合同诈骗一案中涉嫌合同诈骗罪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该案的办理,体现了包头市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充分履行审查批捕职能,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侦破部督案件捣毁一制毒工厂

  2014年9月19日,包头市公交治安分局在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西沙湾村一举捣毁一个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特大制毒工厂。该案件是内蒙古地区首例制毒案件,案件的成功破获有效防止了制贩毒团伙由南向北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打击了制毒贩毒人员的嚣张气焰,有利地净化了包头市的治安环境,对全国百城禁毒会战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昆区建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基地

  昆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将法制安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中,建立了法制安全教育基地,每年对昆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4—8年级学生进行2—3次,每次5天的封闭教育。教育基地系统设立防震减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交通模拟场等多个方面。学校成立六年来,已接待昆区中小学师生近20万人次,普法受众面达15万人次,“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深入人心。

  青山区法律服务室发挥大作用

  2014年,青山区司法局在各街道选取10个居民委员会,建立了全部统一标准的法律服务室,打造了“10分钟法律服务圈”,有效搭建了司法行政工作面向基层的服务平台,把保障和服务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营造了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此次入选的十大法治事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包头市发生的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正面影响力的事件,这些事件既有科学立法方面的大胆尝试,也有依法行政方面的创新举措,既有突出服务民生的司法品牌,也有严格公正司法的典型案例,集中反映了法治包头建设取得的显著进步,积极推动了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权威、践行法治理念的良好氛围。(通讯员 王淑敏)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