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发动提高群众参与热度。为使“三到村三到户”工作得到广大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支持,巴林左旗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扶贫的相关政策,尊重项目区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形成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共同参与“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考察论证确保立项科学合理。在“三到村三到户”项目申报前,巴林左旗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各村,走街入户,召开村民代表或两委班子会议,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了解贫困成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项目规划,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扶持项目,经过主管部门、苏木镇、嘎查村、扶贫工作队和项目区农牧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论证,反复修改后最终确定建设项目上报,确保立项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效益明显。
捆绑整合破解资金不足难题。巴林左旗最大限度地汇集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积极协调财政、计划、交通、农业、水利、国土、卫生等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共同投向“三到”嘎查村,形成多部门协作、多渠道投入、多措施并举、多层次推进、多力量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地顺利完成。
巴林左旗在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十分注重制度建设。落实“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责任人制度。项目苏木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嘎查村成立具体项目实施小组,做到项目花钱有人监管、建设期间有人过问、事前事后有人监督、全程操作不留空档。建立“三到村三到户”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巴林左旗认真执行自治区扶贫项目“确定前公示、审批后公告”的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从确定扶贫项目到实施项目建设,都进行公告、公示。实行多元化监督、监管、检查制度。每个嘎查村民主推选10名义务监督员,78个“三到”嘎查村共推选义务监督员780名,行使社会监督责任,旗扶贫部门直接监督检查,财政、审计、监察、第三方监督,社会舆论互为补充,形成一条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敢触碰的扶贫资金管理“高压线”。
巴林左旗结合干部大下乡活动的开展,采取“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的原则,为每个贫困嘎查村确定一个帮扶单位,并由帮扶单位选派驻村工作队。全旗形成了几大班子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贫困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包扶贫困嘎查村、党员干部结对包扶贫困户以及干部下派挂职、干部驻村帮扶等社会扶贫工作制度,全旗上下形成了社会各界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积极参与和支持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全旗共选派165个工作队,下乡党员干部636人,其中处级领导30人,驻村任职干部111人,每个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5-10户,做到包扶不漏村、不漏户、不留死角。(记者 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