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企业脉动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雀巢研究中心为经停中国的阳光动力号飞行勇士加油
内蒙古新闻网  15-04-23 09:08 打印本页 来源:  
 

  (南京,2015年4月22日)——阳光动力号是人类首次尝试以太阳能为动力进行环球飞行的飞机,目前,该飞机正在南京短暂停留。雀巢研究中心为阳光动力号飞行员提供特别设计的个性化食物,支持他们完成环球飞行任务。

  阳光动力号是一款具有开拓意义的飞机,可以完全依靠太阳能进行远距离飞行。阳光动力号的两名飞行员所摄入的食物完全由雀巢研究、开发和供应,以充分保障他们的营养需求。3月9日,阳光动力号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起航,24日抵达重庆,然后又于4月21日晚转场到南京做短暂停留。在此期间,阳光动力号团队将协助飞行员准备随后的飞跃太平洋航程,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雀巢的指导补充食物和饮料供应。

  在过去的四年里,由八位雀巢研究中心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针对飞行条件以及飞行员的个人需求,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营养计划,以保障飞行的顺利进行。该计划包括一系列可以承受极端温度、气候条件和高度变化,同时又能提供所需营养的食物和零食。每天供应的饮食多达11种,包括牛奶、雀巢咖啡和高蛋白营养饮品等。

  “我们中国全体员工都为雀巢参与这个开创性的环球旅行感到骄傲。雀巢研究中心已经开发出了能够抵御极端条件并提供适宜营养水平的食物,这对任务成功至关重要,”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国华先生说,“雀巢中国祝愿飞行员的全球发现之旅一切顺利!”

  一名雀巢科研人员将全程陪伴阳光动力号进行环球旅行,负责管理飞行员的饮食和营养,确保有足够数量的食物。此次环球旅行预计需要五个月左右,将在多个地点停留,包括中国、印度和美国,总飞行距离约35,000公里,实际飞行时间约500小时。

  关于营养在帮助此次飞行的作用,飞行员波特兰・皮卡尔(Bertrand Piccard)和安德烈・博尔施伯格(André Borschberg)的评论是:“合适的食物和营养对我们完成任务非常关键,因为这可以维持我们环球旅行的体能。雀巢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专门为我们订做食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通过与核心小组紧密合作,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享受每一餐,并给我们在极端环境下提供舒适感。”

  关于阳光动力号

  清洁技术革命:零燃油飞机

  瑞士飞行员波特兰・皮卡尔(主席)和安德烈・博尔施伯格(首席执行官)是阳光动力号的创始人、飞行员和推动人,阳光动力号是首架无需耗费一滴燃油、完全依靠太阳能驱动实现昼夜飞行的飞机。随着Si2(阳光动力2号)的问世,他们将在2015年尝试首次太阳能环球航行。这个历史性的首航获得了索尔维集团、欧米茄、迅达集团和ABB集团等主要赞助商以及谷歌、欧创、拜耳材料科技、瑞士再保险企业业务部、瑞士电信和酩悦轩尼诗等官方赞助商的支持,旨在证明清洁技术也能够创造奇迹。

  继独创的阳光动力1号(Si1)原型创下8项世界记录之后,Si2工程师使用碳纤维设计制造了新型单座飞机。翼展为72米(超过波音747的翼展),重量仅为2300千克,相当于一辆汽车的重量。机翼上安装了17248块内置太阳能电池,给发电机(每个发电机17.5CV)供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给四块锂电池充电,每块锂电池重633千克,使得飞机可以在夜间飞行,因此获得无限的自主性。

  Si2环球旅行将于2015年3月初从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起飞,同年7月末返回。沿途停留的站点包括阿曼马斯喀特、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和瓦拉纳西、缅甸曼德勒以及中国重庆和南京。经夏威夷飞越太平洋后,Si2将飞越美国,在凤凰城、米德韦斯特城和纽约市肯尼迪国际机场停留。飞越大西洋后,最后几段航程在南欧或北非短暂停留,然后返回阿布扎比终点站,完成本次环球飞行。

  雀巢研究中心

  雀巢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公司研发机构,约有6000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与众多企业和院校建立了研究合作关系。

  我们在全球有39个研发中心和产品技术中心。雀巢产品技术中心开发创新技术和制造工艺,为新产品开发奠定基础,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经营活动。我们的研发中心兼具国际优势和区域优势,既能满足地区性的需求,又提供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如饮料系统技术。http://www.research.nestle.com/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