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
教辅书热销名著遇冷
4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昭乌达路的文化商城,因为不是周末,商城里显得有些冷清。
记者看到,商城里一家挨一家的书店门前,都立着广告牌,有的写着中小学教辅书籍,有的牌子上写着高考猜题、高考押题。
记者连着走访了几家书店,看到这些店里的教辅书都是堆积如山,除了靠三面墙的书柜上摆放的满满当当的教辅书籍,中间的地上也是高高地堆放着各种教辅书籍。
“老师让买些练习题和课外辅导书,你们这里有没有?”在靠西的一家书店里,一位家长询问售货员。“几年级,哪一科的?”在售货员的引领下,这位家长找到了要买的书籍。
记者问这位家长平时给自己买书吗,这位家长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不买。”
记者询问身边的同事、朋友,许多人表示,年轻时也喜欢买书、读书,等结婚有了孩子,就顾不上买书读书了,特别是孩子上学后,他们或是按老师的要求,或是自己琢磨着给孩子买各种辅导书。许多人表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书再贵也得买。
一名售货员说:“星期六日,来买教辅书的学生多一些,尤其是刚开学的时候,来买教辅书的就更多了。”
陈刚今年40多岁,他说,上世纪80年代,文化商城里的许多书店都卖文学名著,他的《徐志摩诗集》《普希金诗集》《鲁迅文集》等都是在这里买的。文化商城紧挨着内蒙古大学,那时,一到星期六日,许多大学生到这里买书、看书,现在这个商城里出售文学名著的书店已是寥寥无几,走进商城里,满眼都是教辅书籍。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卖得热火朝天的教辅书籍,文学名著确实受了冷落。
探析
读书追求功利与实用
记者看到,一些书店的显眼位置,除了摆放着畅销作家作品、各种考试教材和生活知识类图书,还会摆放励志类、成功学等书籍,从这点不难看出,这几种是需求量最大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人虽然也会读书,但是他们读书很功利,就像很多人会买成功学、励志类的书籍,却很少阅读文学、哲学、史学等书籍,他们觉得此类书籍“用处不大”,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记者了解到,很多人从小都没有养成读书习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便是好好学习课本知识,让孩子少读甚至不读课外书。家长都鼓励孩子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希望孩子考高分,却不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人到中年的高雁萍说,她小时候,常常背着父母看课外书,如果让父母看到了,父母会责怪她看“闲书”。有了孩子后,条件好了,她给孩子买各种课外书,可是,看到别的家长又是请家教、又是买辅导书,她也不敢再敞开让孩子看课外书了,毕竟中考和高考在那儿放着,哪能平心静气地让孩子看课外书。
大多数家长表示,他们给孩子买过励志类书籍,因为励志类书籍和其他课外书不一样。他们觉得,励志类书籍上面介绍的成功人士,能够激励和教育孩子。还有一些成人也喜欢购买励志类书籍,他们表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想通过阅读这些书获得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