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京大地上,走进城镇农村,走进机关学校,走进厂矿社区……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学文明、讲文明的良好氛围。近年来,为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巴林左旗坚持实施“四走进”工作法,精心构筑立体化网络格局,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和谐之风吹遍上京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走进学校:强化教育,从小灌输
4月3日,为颂扬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左旗组织全旗青少年开展“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旗直中小学师生代表共2000余人参加了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听着先烈们的先进事迹,我们再也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了!”一些小学生深有感触地说。
左旗始终坚持教育要从小抓起的理念,把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教学,常年在各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童心向党”、“爱学习、爱祖国、爱劳动”等活动;在学校成立志愿服务队,重大节日期间深入各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同时在校园各个角落悬挂名言警句,营造了浓厚的“讲道德、行仁义”氛围。这些做法促进了更多的未成年人成为合乎公民道德规范要求的公民,优秀道德典型不断涌现。2013年,在左旗开办的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被中国品德教育联合会批准成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2014年,林东五小六年级学生张佳琦被评为赤峰市美德少年。
走进社区:创新管理,突出特色
在林东东城街道东石桥社区,“有事找陶老师”是老少皆知的口头禅。有一次,社区一户居民因为生活琐事吵闹不休,家里妇女一时想不开喝农药身亡。由于无钱埋葬,家属找到了网格长陶秀坤,最后在他的帮助下,筹集4000多元办理了丧事。
据该社区支部书记桑志芬介绍,为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社区组织离退休老干部、网站站长成立了法律服务、治安巡逻、计生和救助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义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日常琐事。2014年,东石桥社区被评为市级“平安家庭”示范社区。
左旗以社区为单位,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构筑网格化管理模式,本着“人在网上、事在网中、网中设岗、岗上定责”原则,在街道形成了综治办、社区、片长、网站四级网络,突出了社区的关爱救助、平安温馨、诚信互助、文体康乐四大特色。如北新街社区按网格划分多数是平房区,弱势群体多,低保户占整个街道低保户的50%以上,创建了“关爱救助型”社区,打造关爱北新街品牌;北塔社区按网格划分流动户与常住户各占一半,创建了“平安温馨型”社区,打造平安北塔品牌;契丹街社区按网格划分楼房集中,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较高,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相对多些,创建了“文体康乐型”社区,打造文化契丹街品牌;上京路社区按网格划分,个体工商户比较多,创建了“诚信互助型”社区,打造诚信上京路品牌;临潢路社区因位于老城区中心,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较健全,借助这一优势,在该社区组建了社区戏曲、皮影、体育等协会组织,并成立了临潢艺术团,建成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戏曲室、舞蹈室、图书室和青少年培训中心,形成了文化娱乐、教育培训、才艺展示、体育健身、图书借阅等多项功能活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