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乌兰察布市委、政府有关会议要求,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以深化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和打造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为重点,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春备耕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春播工作拉开帷幕。计划种植种薯120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专用薯80万亩和冷凉蔬菜80万亩的种植面积全部落实。目前,各地抓住4月上中旬降水的有利时机,积极抢墒播种。据统计,截至4月21日,全市已播小麦85万亩,玉米2万亩,大麦2.6万亩。二是农资调运井然有序。今年,全市备耕生产共需资金10.3亿元,化肥24.5万吨,地膜8810吨,玉米籽种1700万斤,马铃薯良种78800万斤。截至4月17日,资金、化肥、地膜、玉米籽种到位率分别为79%、70%、81%和72%;马铃薯良种市内供给充足。主要生资中地膜价格变化较大,每吨比去年同期降2000元;化肥除磷酸二铵价格稍有上涨外,尿素、碳铵、硫酸钾复合肥价格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三是农资市场监管扎实开展。市县两级农牧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00多人次,检查种子、农兽药、肥料等各类经销门市部508家次,查处档案记录不完善等问题7起,已全部责令改正。四是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市旱作农田土壤墒情以二类墒分布为主,约占农田总播面积65%,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及东北部一带;三类墒约占全市农田总播面积的35%。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目前,由于羊肉、猪肉价格同比下降,导致肉羊、生猪存栏同比增加,出栏有所下降。截至3月底,全市牲畜总头数821万头只,同比增长8.8%。一是“百千万”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稳步推进。计划建成的100处规模化养殖场和30处标准化养殖场的任务已落实,场址方案已定,按期推进。二是杜蒙肉羊新品种培育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聘请“内农大”专家正在起草完善培育工程实施方案。3月底,生产肉杂羔羊18万只、杜泊种公羊0.2万只,出栏杜蒙肉羊3.5万只。三是奶牛产业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提高。积极整合各地奶站小区,组织兑现农机、贴息等相关补贴,预计年底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0%。四是两个百万只肉羊养殖联合体建设进展顺利。察右后旗、四子王旗分别完成了去年的目标任务,通过了自治区阶段性验收,目前正在申报2015年建设项目。五是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春防工作已近尾声。全面实施以人间新发病例、疑似布病流产为依据的重大动物疫病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全市11个旗县市区的133个乡镇154个行政村12000多户,进行疫点筛选工作。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平稳。正在编写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预计6月中旬完成。20个“三品一标”产品正在申报。已确定民丰、赛诺等10家企业为监管追溯试点企业,开展人员培训和系统安装调试。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5年,乌兰察布市500万元以上投资农牧业项目共9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计划投资42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15个,完成投资约2.3亿元。雏鹰集团300万口生猪产业化项目97%的土地已签订租赁合同,已完成水源勘测打井,正在进行地块的立项备案、规划可研、用地审批、环境评价和电力接入工作,预计5月中旬开工建设。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促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园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奶牛、蔬菜等6个示范园区,吸纳了民丰、嘉恒等8家企业为核心区,确定了凉城海高牧场、四子王旗赛诺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为示范区。
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一是起草了《草原生态监测与评估制度》等3个改革方案,准备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察右中旗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四子王旗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有序推进,目前进行外业调查。二是全市新增农牧民合作社231家,发展到7461家,其中建成示范社123家。建成家庭农场86家。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0万亩,累计达到363万亩;新增草牧场流转面积22万亩,累计达到406万亩。三是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创新。成立了市县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确立了重点联系企业,每个旗县确定了2-3家典型企业,近期将召开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