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常态”
“我知道‘经济新常态’,最近经常听到这个说法。”陈建超告诉记者,“同学们也都在议论‘经济新常态’这个话题,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对我们毕业生的影响。”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毕业生就业也进入了新常态。记者随机对一些求职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都对“经济新常态”有一定的了解。
负责企业招聘工作的赵先生认为,面对新常态,毕业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在对社会就业形势有较充分认知前提下,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就业选择。
我市某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张晓光则认为,新常态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下,将有一大批新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诞生,这些新生企业在初创阶段,可能实力一般,但更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关键要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是否转变,如果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就业不存在多大困难。另外,在基层,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很旺盛,很多就业岗位急需大量的毕业生。”张晓光说。
呼和浩特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彤建议:“在经济新常态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进入‘新常态’,也就是说要跟上当前新的形势,不要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应该寻找新的就业机遇,从而更顺利地实现就业。”
采访中,不少专家指出,除了到企业就业,毕业生还可以积极参与到创业浪潮中去。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政府出台的相关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将能给予极大帮助,毕业生可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要求各旗县区把实施就业促进计划作为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