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个民营企业的生态觉悟
内蒙古新闻网  15-04-28 16:05 打印本页 来源: 沙漠世界  
 

  亿利绿,生于沙漠生态修复,成于沙漠生态修复,而不止步于沙漠生态修复,必然要走向更宽广的生态事业领域。荒漠化是世界性生态问题,大气污染也是世界性生态问题。亿利人凭时代敏感抓住了很多商机,生态觉悟在他们身上,不仅是道义责任,而且是投资眼光。亿利绿色化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升级,就是应时而动,拉长亿利绿链条,由治沙向治霾延伸,心里装着绿地,眼里盯着蓝天。亿利与山东、河北、天津、江苏、江西、浙江等多个省区展开合作,实现了多省联动,推广微煤雾化技术,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成为控煤减霾的主力。今年3月8日,全球第一支“绿丝路基金”在北京启动,首期募资300亿元,亿利资源集团是牵头发起企业。基金的第一个投资项目规模达50亿元,拟在河北京张生态走廊区域投资集“发电+种树+种草+养殖”于一体的立体式生态光伏产业,治沙、治霾两手抓,其中,亿利绿起中坚作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亿利人的绿色梦想和蓝色追求的有机衔接。这份水乳交融,把这个民营企业的生态觉悟诠释得那么丰满凝重,发人深省。

  路漫漫修远追梦人健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首期募资300亿元的“绿丝路基金”紧跟其后,成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与亿利联手发起的“绿色丝绸之路伙伴计划”的第一个落地项目。两支基金取向各有侧重,经济学家许一力称之为“两条走廊,相得益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的生态色彩主要是黄色的,沿途到处是茫茫沙漠和戈壁。现在,这个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因此,新丝路经济带,不单要考虑互联互通,还要考虑生态发展,打通了交通和生态两条走廊,新丝路才能真正走通。形象点说,新丝绸之路的色彩,将由原来的黄色为主,转变为黑色和绿色为主,黑色是公路铁路交通走廊,绿色是生态走廊。国家的“丝路基金”,主要用于开通黑色走廊;企业家们的“绿丝路基金”,则侧重于绿色走廊建设。二者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凸显合力。丝绸之路,既有历史长度,又有物理长度,是一条漫漫长路。亿利已经走了27年的治沙之路,现在又选择了绿化新丝路,前路更加漫长。细心观察,其间有了质的飞跃。《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应邀参加了亿利地球日万人植树活动后,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我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见到了王文彪。这个人有点意思,是环保怪人,称得上世界治沙第一人。他带人在沙漠栽了大约7亿棵树,还有数不清的沙柳、甘草,改变了库布其。但他可不是苦行僧式劳模,他搞出沙漠循环经济,办出上市公司,把治沙积德与赚钱捏在一起了,使治沙可持续。这点最牛。”王文彪即亿利的牛,就牛在沙漠修复上走通了质的飞跃之路。通俗一点说,就是,由昔日为挤投资治沙而节衣缩食的苦行僧,飞跃到了今天凭现代化管理经营生态生意的追梦人。亿利人治沙,有过苦行僧的经历,那是挺进库布其之初。那时候,风餐露宿是常事,吃的沙比吃的油多,肩扛锹挖,苦打苦闹。二十多年苦行,现在变了样,技术成熟了,生产力提升了,沙里淘到了金。最主要的是人变了,治沙人也出了金领一族,开着轿车去种树的人常见,忙碌在库布其模式输出项目上的本科毕业生比比皆是,苦过来的治沙人频频走上经营平台,西装革履地做起了生态生意。这两年,和亿利中层以上的管理者、技术大拿们聊天,“互联网思维”、“众筹模式”、“伙伴计划”、“金融绑定”这些时髦概念随口而出。打开亿利资源集团微信公众号,“头脑风暴”扑面而来,时不时请互联网大佬来说法,请专家讲中国式众筹课,刚晒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官网信息,又贴出国家图书馆推荐的70本好书,活动频繁,信息多多。去年,首届生态文明企业家年会在库布其召开,记者们没拿到一页纸质材料,大家扫扫二微码,全在手机、电脑上跑眼球,真正的网络化交流,方便快捷,现代范儿十足;这年,亿利内部信息也基本实现了全员数字传输,互联网思维渗透到了各个角落。这些现代化因子为亿利绿着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当然,亿利人也保持着足够的清醒,虽然鸟枪换了炮,但艰苦奋斗的传统不丢,特别是韧性坚守,时时在心。坚守沙漠生态修复信念,绿色化发展永远在路上。4月15日傍晚,首都北京发生了13年不遇的特大沙尘暴,整个城区一度黄沙蔽日。库布其沙漠作为京津风沙源之一,虽然生态修复见了效,沙尘暴由过去的一年几十次减到了近年的两三次,但这次的警钟告诉人们,沙漠生态修复是个长期工程,而且会有反复,需要打持久战,时刻不可松解。7天之后,在世界地球日,亿利组织了本文开首提到的万人植树活动,“治理京津风沙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这次活动的主题。董事长王文彪特意参加了这次活动,激情呼吁更多致力于绿色化发展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治理京津风沙源、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队伍中来:“人人都为生态环保付出一份努力,让更多的沙漠变绿,让那些变绿的沙漠不再返黄,让沙尘和雾霾远离我们的生活,让绿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色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写到这里,王文彪的一次感人至深的谈话又浮到眼前。他说,有一天不当董事长了,依然要做个种树人,治沙不息。他还说,为沙漠生态修复真想活个500年。这种大气磅礴的执着,长期以来已经化作亿利人的团队意志。亿利人担起时代责任和使命,走在了伙伴行动的前头,以永远在路上的坚持,大步前行。亿利绿持续蔓延,所到之处生机活现。人们从中看到了生态觉悟的创造伟力,坚持下去,山清水秀、地绿天蓝足可预期。孙甲

[责任编辑 魏莉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