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五一小长假 不看世界只看内蒙古
内蒙古新闻网  15-04-30 17:05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锡林郭勒好去处

  1、二连浩特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

  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位于古伊林驿站遗址附近,是我国首家反映驿站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伊林驿站遗址是二连浩特重要的历史遗迹和口岸因路兴盛的历史佐证。博物馆由序厅、中华驿站文化厅、玉龙栈厅、伊林驿站厅、滂北站厅和盐文化厅六部分组成,以“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道(张库大道)——桥(欧亚大路桥)”历史演化为主线,对古代驿站制度、功能,古驿道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商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系统展示,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进行贯穿,形成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二连浩特历史文明。

  二连浩特--古玉龙栈,帝国浩若繁星的驿站中的一个:连接大都到哈喇和林南北交通繁忙驿道上普通而又平凡的驿站之一。

  1257年,大蒙古国大汗蒙哥与其弟忽必烈曾在此会面。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清政府设立伊林驿站。

  1899年,光绪十五年,清政府架通张家口至库伦的电话线,后又设电报局,并将此地标入当时的地图,名为“二连”。

  1918年,民国七年,张家口旅蒙商开办“大成张库汽车公司”,开通了张家口至库伦的运输线路,二连盐池(蒙语:额仁达布苏淖尔)为当时重要站点之一,站名“滂北”。

  伊林驿站见证了2000多年前的草原之路、1000多年前的茶叶之路、800多年前的古驿道、300多年的张(家口)库(伦)大道在蒙古高原上的重叠。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她不仅是欧亚大通道的桥脊,而且是广阔的市场。古老的伊林驿站和散落在草原上所有驿站一样,承载了茶叶之路的辉煌和张库大道的繁荣。

  2、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

  二连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旅游景区按照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建设,目前已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集保护与利用为一体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实行边建设边开放的策略,目前已建成的有恐龙科普馆、恐龙化石埋藏馆、矿物晶体馆;即将建成的有地层馆、恐龙蛋埋藏馆。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为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连地区是亚洲和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的地区之一,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恐龙遗址位于二连市区东北9公里处的二连盆地内,早在七千万年前,这里湖泊密布,气候湿热,密林丛生,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一百年中,先后有俄、美、加、荷兰、比利时、波兰、日本、德国、蒙古等国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过七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已陆续发现盘足龙、欧氏阿莱龙、鸭嘴龙、似鸟龙、甲龙和角龙化石十余种以上,出土了大量较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创我国最早记录。这里埋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白垩纪恐龙化石集中埋藏区,在中国及中亚恐龙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天边草原乌拉盖

  《狼图腾》的取景地点,这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境内有原始草原、湖泊、湿地、白桦林、芍药沟、黄花沟等独特的草原风光自然景观和布林庙、农乃庙、成吉思汗边墙、固腊卜赛汗国际敖包等历史文化遗迹,还有独特的乌珠穆沁部落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