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村庄里的高大上
 

  木里图镇文化活动中心的老人在研习书法。见习记者薛一群摄

  蛮会镇蛮会村一组的村容村貌在全旗数一数二。本报记者韩继旺摄

  -主持人点评

   陈贵着迷四胡自演队,贺改玲每天都要去休闲广场跳一跳,西花灯嘎查文化“味儿”很浓,民富村的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

  吃穿不愁了,住房改善了,环境变美了。物质基础夯实之后,陈贵、贺改玲们有了新想法:生活要健康,还要时尚;娱乐要丰富,更要高雅。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力推进,传统的乡土生活大踏步迈向现代生活,农牧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如破土的春笋,顽强生长。

  嘎查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让这样的梦想开了花、结了果。西花灯嘎查村文化室足有200多平方米,民富村休闲广场配套得比城里的还齐全……城乡差距在缩小,多年梦想就在眼前。“十个全覆盖”,顺应了农村牧区社会发展的新步伐、农牧民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新期待。

  【主持人语】

  一说起农村,许多人的脑海里立刻会跳出这样的画面:又穷又土的农民、又脏又差的环境、又苦又累的农活儿……然而,主持人梳理已经刊发的3组“十个全覆盖”专题报道,连缀出的却是一幅完全可以称作“高大上”的图景:气派的房屋、美丽的家园、红火的产业、越来越鼓的腰包……

  不仅如此,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我区农牧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你看,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鲁根嘎查的困难户孟根阿古拉搬进了新居,科尔沁区木里图镇西花灯嘎查的四胡自演队演出了名气;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蛮会村一组的村容村貌在全旗数一数二,民富村二组的贺改玲每天都要到休闲广场上跳跳健身舞……还有好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到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吧。

  ●本期主持人:高雪芹

  “上棚那天,我站在新房顶上放了足足10分钟鞭炮!”

  记者:郭洪申见习记者:薛一群

  时间:4月28日

  地点:甘旗卡镇鲁根嘎查

  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鲁根嘎查显得十分干净漂亮,整齐划一的新居被满树的新绿环抱。嘎查党支部书记宝林带记者来到了孟根阿古拉家。

  孟根阿古拉32岁,他家就坐落在村子的南头,破旧的土房蜷缩在崭新的砖瓦房旁边。土房的窗棂已经不知去向,唯有挂着的塑料布在风中飘荡。墙体上,拳头大的缝隙随处可见,灶台上一口生锈的大锅里满是屋顶掉下来的土块和杂草。“新旧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孟根阿古拉说。

  孟根阿古拉和80岁的老母亲在这间土房里生活了30多年,母子俩靠24亩薄田维持生活。冬天透风、夏季漏雨的土房一直是孟根阿古拉心中的痛。

  “除去种地费用,再减去给母亲看病的钱,年收入不足万元,靠自己盖新房那就是做梦!”孟根阿古拉说。

  去年3月,鲁根嘎查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范围。“政府统一买料,统一聘请施工人员,什么都不用操心。房子盖好了,你搬东西进去住就行!”孟根阿古拉说,“一水儿砖瓦房,里面设施齐全。9月10日上棚那天,我站在新房顶上放了足足10分钟鞭炮!”

  宝林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鲁根嘎查169户危土房已经全部改造完成,砖瓦房实现了全覆盖。不仅改造了危土房,还硬化了街巷,上了自来水,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超市、幼儿园等。

  记者:韩继旺图古斯毕力格

  时间:4月28日

  地点:蛮会镇蛮会村一组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走进蛮会村一组,一排排青砖灰瓦的新房映入眼帘,道路两侧杨柳依依,与周边田野里绿油油的麦田相映衬,仿佛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村民张雪梅正在自家院里拾掇菜地,见有人来,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计招呼我们进家。“村里环境大变样儿啦,干净整齐,绿树成荫,从来没有这么舒心过!”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张雪梅乐得合不拢嘴。

  “我家这新房占地一亩,正房80多平方米,南房30多平方米,还有菜地和养殖棚圈。总造价20多万元,我自己只掏了3万元。”

  张雪梅82岁的婆婆正在一旁看电视,见我们聊得热闹,也情不自禁地插话:“以前这里是盐碱滩,一下雨连门也出不了。原先以为这辈子住不上新房了,没想到赶上了好政策,住上这采光好、保暖好的新房子。”

  2014年,蛮会镇整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对蛮会村一组进行整村搬迁,40户村民告别居住了几十年的低矮破旧土房,高高兴兴住进了规划整齐、设施配套的砖瓦房。

  说起村庄的变化,蛮会村一组组长樊俊德显得异常兴奋:“我们村的‘十个全覆盖’可以说是一步到位,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不论是居住环境还是生活条件,在全旗农村都是数一数二的!”

  陪同采访的杭锦后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金堂介绍说,今年,杭锦后旗计划投资3.17亿元,改造危房4910户,让更多的村民住上新房。

  “我觉着现在这种生活方式很健康!”

  记者:郭洪申见习记者:薛一群

  时间:4月28日

  地点:木里图镇西花灯嘎查

  太阳落下西山,乡村的夜晚本该渐入沉寂。但是,西花灯嘎查文化广场上却洋溢着欢歌笑语。-下转第2版

  村民们跟随音乐节拍翩翩起舞,细密的汗珠浸润着他们绽开的笑脸。

  记者拉住正要上场表演的四胡自演队队员陈贵,陈贵很健谈,兴致勃勃地和记者唠起来。他说,西花灯嘎查的文化“味儿”很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村民们对美好的精神生活非常渴望。特别是嘎查文化室和文化广场建成后,健康的生活和休闲方式成为时尚。

  嘎查党支部书记代时福说,2014年,西花灯嘎查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村部文化室和1.2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置了篮球场和健身器材,购置了台球桌、乒乓球台和各种棋类。每天早晚和农闲时节,文化室和文化广场就会热闹非凡,年轻人读书上网、运动锻炼,妇女们跳跳安代、扭扭秧歌,老年人拉拉马头琴、二胡……

  67岁的村民王槐胜说:“以前一个人在室外锻炼,风吹日晒,也很孤单。现在有了文化活动室,环境好了,项目多了,同龄的伙伴儿也多,我天天都来!”

  记者:韩继旺图古斯毕力格

  时间:4月28日

  地点:蛮会镇民富村二组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在民富村文化广场,一群四五十岁的妇女伴着大音箱放送出来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

  休息间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起村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欢声笑语不断。

  二组村民贺改玲是广场健身舞队的活跃分子。她说:“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自打去年建起这文化活动室和广场,我呀,每天都要来广场上跳一跳!”

  “只要闲下来,村民们都喜欢上这儿聚聚。女人们跳健身舞,男人们打篮球,孩子们嬉笑追逐,可热闹啦。以前空闲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牌,对身体没好处。我觉着现在这种生活方式很健康!”村民靳贵荣接口道。

  蛮会镇镇长苏二瑞说,2014年,镇里按照“10+N”的模式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民富村新建了186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室和1.6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配备了10套文体器材,对村庄进行了美化绿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文化设施的完善,民富村文体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由近百名妇女组成的健身舞队天天在广场上跳舞锻炼,成为经过这里的黄团公路边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些日子,民富村的文体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周边村组12个舞蹈队慕名到这里进行了切磋交流;周边村组的篮球队还要来这里打场友谊赛……(记者郭洪申韩继旺见习记者薛一群图古斯毕力格)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