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锡林郭勒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锡林浩特市:做好医文章激发养活力
内蒙古新闻网  15-05-04 22:11 打印本页 来源: 锡林郭勒新闻网  
 

  锡林浩特市牧区60岁以上老年人现有5400人,其中半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等医护需求高的群体占到50%以上。为应对牧区老年人进城带来的日益增多的医养服务需求,锡林浩特市政府在“医养结合”上发力,将锡林郭勒盟国际蒙医医院和锡林郭勒盟医院的医疗资源先期引入新建成的规模为500套老年公寓的“爱祺乐牧民养老中心”,开展以蒙医蒙药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2014年,第一批入住养老中心的257户牧区老年人中有143名包括失能半失能、残疾、患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老年人,受到牧民住户的好评。

  锡林浩特市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健全“医养结合”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或合作设立医疗站点(中心),开展老年医疗卫生和老年病护理服务,鼓励具有医疗保健技能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部门配套政策层面,市民政局、卫计委、人社局、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在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实施方案》,从制度上提出了“医养结合”的主要内容、重点任务、部门分工和优惠政策等。2015年,市政府拟投入资金1100万元完善“爱祺乐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设施和功能,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全面铺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针对以往“养老不医护,治病不养老”两分割、不对接的现象,该市民政、财政、卫计委、人社、老龄委等部门分工协作,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行业标准;促进医疗单位在养老机构增设老年科,驻点开展医疗服务;提高医疗保险使用效率,将养老中心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建立对口协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合作机制等,形成了老年人首诊在卫生服务中心,病情较重的转诊进入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返回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路径。

  同时,政府投入150万元,在养老园区建起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卫生服务中心,包含药房、处置室、观察室、化验室,配备了救护车、呼吸机、监护仪、心电仪等设施设备,加入拔罐、针灸、火疗等传统疗法。卫生服务中心配有600余种基本药物,并还配有60余种蒙药,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配备了15名全科医生、蒙医专科医生等医护人员全天服务。设立了“6912349”呼叫热线,为园区老人免费发放一键通手机,政府每人每年补助话费120元,老年人发生紧急医疗情况可按紧急键呼叫救助。同时,鼓励医生与养老公寓住户签定协议,逐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的目标,老年人可以自主选择“牧户医生”,“牧户医生”改坐诊为巡诊,定期上门随访,特别为残疾、失能半失能、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开展送医送药服务。目前,养老园区“牧户医生”签定服务协议150份。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案护理方案和流程。养老园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聘请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士,不定期举办医疗保健知识讲座,并开展老年人精神慰藉活动。

  该市还将与养老护理相关的职业列入紧缺急需工种目录,纳入人社部门创业就业培训体系,满足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的需求。在锡林浩特市职教中心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鼓励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将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范围。重点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考核注册,促进牧区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健康养老,从而达到“老人舒心、子女省心、机构安心、政府放心”的成效。

  (高栋布特)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